三过山中寺,劳生有底忙。
梵书虫蠹纸,佛界燕巢梁。
晓日光明藏,野花知见香。
丰碑如会意,读罢更彷徨。
三过山中寺,劳生有底忙。
梵书虫蠹纸,佛界燕巢梁。
晓日光明藏,野花知见香。
丰碑如会意,读罢更彷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家之巽的《福胜院》,描绘了诗人多次路过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首句“三过山中寺”点明了诗人频繁造访的背景,暗示了他对于佛法或内心宁静的追求。接下来的“劳生有底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忙碌和困惑,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反思。
“梵书虫蠹纸,佛界燕巢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绘了寺庙内静谧而略带破败的景象,虫蛀的经书和燕子在梁上筑巢,展现了僧侣们可能已不在的寂寥。这两句寓含着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晓日光明藏,野花知见香”描绘了早晨阳光透过寺庙的景象,以及野花散发出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与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禅意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丰碑如会意,读罢更彷徨”中的“丰碑”可能象征着寺庙的历史和信仰,诗人读完碑文后内心更加迷茫,这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在寻求解脱与执着之间的徘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寺庙的景象,融入了诗人对人生、佛法的深沉思考,富有哲理性和画面感。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髣髴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