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张籍》
《寄张籍》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髣髴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

(0)
翻译
未曾亲眼见过天子,还不如双目失明的人。
贾谊面对汉文帝,整天仍感到悲伤。
先生也如同盲者,因此徒然为麒麟哭泣。
有时独自斋心静思,仿佛在梦中向天子称臣。
梦中称臣的话语,醒来后只觉得虚幻如尘土。
东京虽然富有但有眼无珠,西京虽贫但至少还有耳朵能听到天子车声。
即使有耳,隔着墙也能听见天子的车轮声,碾过冰玉般的声音。
在南郊的祭坛上,天子正在举行祭祀众神的仪式。
西明寺后的穷瞎子张太祝,就算你有眼睛,又有谁会珍视呢。
天子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不如闭目养神,保持内心的清净。
注释
天子:指皇帝。
双盲人:比喻未曾见过皇帝的人。
贾生: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
夫子:古代尊称,此处指前文提到的贾谊。
麟:古代视为吉祥的兽,此处可能象征圣贤或理想。
斋心:内心清净,准备进行某种虔诚的行为。
东京: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别称。
西京:古代对洛阳的别称。
辚辚: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南郊坛: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
张太祝:古代官职名,负责祭祀的官员。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养真:修养本性,保持内心的纯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通过对比有眼无眼的人生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见到皇帝、实现政治理想的悲哀和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中的“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没有亲眼看到天子的荣耀,比起那些生而失明的人来说,更感到痛苦和遗憾。接着,通过对历史上贾谊与文帝故事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力感。

“夫子亦如盲,空泣麟”中,“夫子”指的是孔子,表达了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预知未来,徒留悲伤。诗人在独自斋心时,仍旧会梦到自己作为臣子侍奉君王的场景,但醒来后一切又变成了虚幻。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两句,通过对比两种境遇,指出有眼睛但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与没有眼睛但心灵清明的人相比,后者更为珍贵。紧接着,“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表达了即使是盲人,也能通过听觉感受到皇帝威严的存在,这种间接的感受反而让人感到更加的渺小和悲凉。

最后两句“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中,诗人提到了一位住在西明寺后的盲人张太祝,即使你有眼睛,又有什么用呢?既然无法亲眼看到皇帝,那就不如闭上眼睛,保养自己的真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示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个人在面对权力时的无奈和悲哀。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填仓日漫题

仓廪实而弗知民之饥,是上慢而残下。

知民饥而仓廪弗实,何有乎耕九而馀三也。

弗知岂明,弗实岂康。

曰此日为填仓,念灾馀兮江乡。

纵发帑而截粮,愁济救之无方。

大官典常,岁华传庆。刲豕烹羊,眷然南望。

玉食弗遑,蒿目徬徨。

(0)

文徵明绿阴草堂图即用画中题者韵·其一

淡苍浓翠点斜曛,远嶂相联瀑为分。

布景要当具神解,岂同一例写松云。

(0)

问夜频闻布冻云,侵晨瑞叶尚纷纷。

乱飞野驿花随路,密点寒流玉合濆。

策渡衣单缘彼廑,占农麦好致予欣。

祥霙沾较常年早,六幕钦调励敬勤。

(0)

千尺雪三首·其三

弆藏四卷各传神,同异频参总静因。

分付寒山听雪阁,临流搜句待明春。

(0)

万树园灯词·其六

蚖膏鹤燄千重艳,鸡踏龙衔万种奇。

最爱鹿鸣青嶂外,分明鼓瑟谱周诗。

(0)

出崖口作

崖口临秋季,景光又一新。

辎装载三获,村落见高囷。

潦尽鸣寒濑,林稀露众皴。

最怜石田熟,茅屋尚多贫。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