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弗知民之饥,是上慢而残下。
知民饥而仓廪弗实,何有乎耕九而馀三也。
弗知岂明,弗实岂康。
曰此日为填仓,念灾馀兮江乡。
纵发帑而截粮,愁济救之无方。
大官典常,岁华传庆。刲豕烹羊,眷然南望。
玉食弗遑,蒿目徬徨。
仓廪实而弗知民之饥,是上慢而残下。
知民饥而仓廪弗实,何有乎耕九而馀三也。
弗知岂明,弗实岂康。
曰此日为填仓,念灾馀兮江乡。
纵发帑而截粮,愁济救之无方。
大官典常,岁华传庆。刲豕烹羊,眷然南望。
玉食弗遑,蒿目徬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与忧虑。开篇即以“仓廪实而弗知民之饥”和“知民饥而仓廪弗实”对比,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疏离与矛盾。诗人指出,如果只知道百姓饥饿却忽视粮食储备,或是知道粮食储备不足却忽视百姓饥饿,都是治理上的失职。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失职带来的后果:“弗知岂明,弗实岂康”,意指不明真相、不求实效的治理只会导致混乱与不安。在特定的日子“填仓”,即为祈求丰年,诗人却看到了“念灾馀兮江乡”的景象,即灾后余生的艰难处境。这反映出即使在官方采取措施如“纵发帑而截粮”(发放公款以应急)时,仍面临“愁济救之无方”的困境,即救助手段有限,难以全面解决民众的生存问题。
诗中还提到了“大官典常,岁华传庆。刲豕烹羊,眷然南望”,描述了官方在庆祝丰收的仪式上,宰杀猪羊以示庆祝,但同时诗人的心思却“玉食弗遑,蒿目徬徨”,即虽有物质上的庆祝,但内心却因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无法真正享受庆祝的喜悦。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体现了其作为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统治者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今年春雨佳,二麦芃青穟。
下稻暨高黍,次第种已穊。
入夏乃逾旬,望雨恰廑意。
欲速纵所戒,先忧颇难置。
十四年此心,始终无或易。
夜来雷雨作,时止时而细。
诘旦始沛然,根荄润胥逮。
来牟固有秋,百谷畅生遂。
洗兵天意谐,息事人心契。
自顾德诚凉,讵致诸祥萃。
永奉四字训,时康敢自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