弆藏四卷各传神,同异频参总静因。
分付寒山听雪阁,临流搜句待明春。
弆藏四卷各传神,同异频参总静因。
分付寒山听雪阁,临流搜句待明春。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千尺雪三首(其三)》。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以皇家气派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这首诗也不例外。
“弆藏四卷各传神,同异频参总静因。”这两句开篇,诗人以“弆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收集、保存之意,仿佛是将世间万物的精粹都收入囊中,各具神韵。接着,“同异频参总静因”,则是在强调在这些各异的事物中寻找共通之处,通过静心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与联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
“分付寒山听雪阁,临流搜句待明春。”最后两句,诗人将场景转换至寒山的听雪阁,这里可能象征着一个宁静、清幽的所在,是诗人独处思考、创作的佳地。他期待在春天来临之际,面对流水,搜寻灵感,创作出新的诗句。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时节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的一面。
离群剧调饥,晤言暂濡沫。
方快鄂城游,倏有潇湘别。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
古风不可回,时颇笑迂阔。
长江撼坤浮,舲窗敝天豁。
晚月升虚无,夕霞烂披列。
低昂渔子舟,参差渡人筏。
顾我自夷犹,啸歌为谁发?
征夫出王城,九玩团团月。
人事俄是非,宦途遽得失。
夙怀经世心,讵可违前辙。
飞鸿向长沙,沙渚何当歇。
吾爱武昌山,迟君理布袜。
载收玉与珉,慧珠照澄澈。
鸿沟不割新亭毁,南兵百万刲羊豕。
九江夜盗鱼钥行,金川门开鼓声死。
袈裟瓶钵嗣皇髡,忠臣十族飘冤魂。
高皇钟虡幸无恙,不归异姓归宗藩。
九鼎迁移太仓卒,燕山峨峨建宫阙。
销锋铸锯一钟成,要比铜人高突兀。
当年杀戮成丘墟,凭仗佛力相忏除。
《金刚》《华严》八十卷,蒲牢腹背分明书。
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
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
祇今事往三百年,零落草棘依荒烟。
红墙碧瓦半销毁,道傍翁仲行人怜。
忆昔索铜山海竭,悬钟十丈龙头楔。
铭勋不纪道衍功,衅涂即用齐黄血。
沈生字体平不颇,银钩铁画星骈罗。
宁知青史但一字,比较钟鼎尤难磨。
骨肉相残悲已事,憾留此钟阅三世。
乐安州外见俘王,南城宫中伴幽帝。
此时老佛西南行,荒陬一卷《楞严经》。
归葬西山不封树,到今谈者泪纵横。
金石寿长人不能,弹指千年多废兴。
君不见米脂贼来箭如雨,原庙编钟散无主。
万岁山头悲尺组,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长陵一抔土。
《分咏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清·周起渭】鸿沟不割新亭毁,南兵百万刲羊豕。九江夜盗鱼钥行,金川门开鼓声死。袈裟瓶钵嗣皇髡,忠臣十族飘冤魂。高皇钟虡幸无恙,不归异姓归宗藩。九鼎迁移太仓卒,燕山峨峨建宫阙。销锋铸锯一钟成,要比铜人高突兀。当年杀戮成丘墟,凭仗佛力相忏除。《金刚》《华严》八十卷,蒲牢腹背分明书。一字忏除一冤命,字少冤多除不竟。钟声夜发老狐鸣,头戴髑髅暗中听。祇今事往三百年,零落草棘依荒烟。红墙碧瓦半销毁,道傍翁仲行人怜。忆昔索铜山海竭,悬钟十丈龙头楔。铭勋不纪道衍功,衅涂即用齐黄血。沈生字体平不颇,银钩铁画星骈罗。宁知青史但一字,比较钟鼎尤难磨。骨肉相残悲已事,憾留此钟阅三世。乐安州外见俘王,南城宫中伴幽帝。此时老佛西南行,荒陬一卷《楞严经》。归葬西山不封树,到今谈者泪纵横。金石寿长人不能,弹指千年多废兴。君不见米脂贼来箭如雨,原庙编钟散无主。万岁山头悲尺组,帝子王孙无处所,血溅长陵一抔土。
https://shici.929r.com/shici/XMS16K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