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杪一蝉噪,翛翛凉风来。
清响断复连,裂耳增馀哀。
浩露洗明月,珠树凉璀璀。
蜕飞各有时,讵能人力裁。
儒生守文字,舌腐犹蒿莱。
空肠贮古书,独立谁为媒。
咄哉丈夫气,胡为久徘徊。
林杪一蝉噪,翛翛凉风来。
清响断复连,裂耳增馀哀。
浩露洗明月,珠树凉璀璀。
蜕飞各有时,讵能人力裁。
儒生守文字,舌腐犹蒿莱。
空肠贮古书,独立谁为媒。
咄哉丈夫气,胡为久徘徊。
这首宋朝郑獬的《感秋六首(其五)》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林杪一蝉噪”,以单一蝉鸣声点出秋夜的寂静,"翛翛凉风来"则暗示着微凉的秋意。接着,“清响断复连”写蝉鸣时断时续,仿佛在诉说无尽的哀愁,"裂耳增馀哀"更显其悲凉。
诗人由蝉联想到月亮,“浩露洗明月”,明亮的月光被露水洗净,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珠树凉璀璀”比喻月光如珠,晶莹清凉,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静谧与寒意。接下来,诗人借蝉的蜕变表达自然规律,“蜕飞各有时,讵能人力裁”,暗示人生也有其不可违抗的变化。
诗中对儒家学者的处境有所讽刺,“儒生守文字,舌腐犹蒿莱”,形容他们困于经书,生活贫瘠。诗人自比,“空肠贮古书,独立谁为媒”,表达了孤独无依的境况,无人理解或引荐。最后两句“咄哉丈夫气,胡为久徘徊”,诗人发出感叹,质问为何自己壮志未酬,长久地犹豫不决。
整首诗通过秋夜景色的描绘,寓言式的蝉鸣,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无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