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不碍云轩二首·其二》
《寄题不碍云轩二首·其二》全文
宋 / 丁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萧]韵

驾鹤归三岛,骑麟入九霄。

祗应明月夜,来此坐吹箫。

(0)
翻译
他乘着仙鹤飞回了三座仙岛
驾驭麒麟升入了九重天霄
注释
驾鹤:古代神话中仙人常乘鹤往来,象征超脱尘世。
三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如蓬莱、方丈、瀛洲。
骑麟:麒麟为瑞兽,古代象征吉祥和尊贵,此处指仙人乘坐。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之处。
祗应:只应,只在,表示推测或期望。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常用来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吹箫:古代习俗,仙人常以箫声表达情感,此处可能象征清雅的仙人生活。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仙境意象的诗句,描绘了一位仙人驾驭神鹤返回三座岛屿,骑乘麟兽进入九层云霄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三岛”和“九霄”都是仙境的代称,表达了超脱尘世、升入仙界的意境。

诗人通过“祗应明月夜,来此坐吹箫”一句,进一步描绘出仙人在明亮的月夜中来到这里,坐在云端吹奏箫管的情景。这种设定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箫声在云间回荡,感受到仙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归于自然的向往。这样的意象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色彩,也为后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丁黼
朝代:宋   籍贯: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   生辰:1187

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猜你喜欢

次韵梅花

百花看遍莫如梅,更向群芳缺际开。

寒冷怕行门外路,为渠踏雪过山来。

(0)

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景建作记俾仆赋诗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

(0)

豫章东湖避暑·其二

遍访诸亭馆,苍苔掩旧踪。

十年如昨日,万象又秋容。

阅世存乔木,沿堤倚瘦筇。

何人杀风景,斫尽木芙蓉。

(0)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其一

此地古无闻,谁封万石君。

山林才整整,来往早纷纷。

两派龙湫水,千峰雁荡云。

东西十八寺,纪载欠碑文。

(0)

挽赵县尉

十竹相依住,一官真漫为。

狂来裂轩冕,穷不顾妻儿。

疾世吟孤愤,伤时赋五噫。

高名应不朽,自作墓中碑。

(0)

朱行甫和前韵送别烹鹿荐酒

此别真成别,从今去不来。

佳人难再得,恶抱向谁开。

客路一归晚,家书几度催。

慇勤见君意,烹鹿荐离杯。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