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
《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景建作记俾仆赋诗》【宋·戴复古】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
https://shici.929r.com/shici/5DaPa7R1Yq.html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描绘了一位故人从金华峰移居伏龙山的场景,以及对故人生活境况和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提到的“陈陶故圃”和“徐孺子”都是典故,前者指陈陶旧居,后者是东汉高士,寓言故人过着简朴而清高的生活。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故人放弃荣华富贵,选择在自然山水间过着简朴生活的敬仰。他以“短衣饭牛”、“瓦盆松醪”、“豆萁寒宵”等画面,展现了故人的淡泊与自在,而“沉香亭北醉挥毫”则暗指李白式的豪放与才情。然而,故人并未因此错过与自然的亲近,反而在湖光山色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最后,诗人表示愿意与故人为邻,共同享受这份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生活方式的认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深意,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轩后悲苍剑,神娥下玉霄。
攀髯初失梦,遗蜕尚凌歊。
碧堕升棺影,青分产柱苗。
山精依鹿竹,天雨湿鸡翘。
有约成孤愤,无人重久要。
豢龙因姓氏,使鹤误轩轺。
冉冉将终老,冥冥不可招。
无书寄青雀,有恨在中条。
楼前路。愁对万点风花,数行烟树。
依依斜日红收,暮山翠接,平芜尽处。小留伫。
还是画栏凭暖,半扃朱户。
帘栊尽日无人,消凝怅望,时时自语。
堪恨行云难系,赋情杨柳,徘徊犹舞。
追想向来欢娱,怀抱非故。题红寄绿,魂断江南句。
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燕子西飞去。
为人试道,相思闷绪。空有肠千缕。
清泪满,斑斑多于春雨。忍看鬓发,密堆飞絮。
荒途涉沮洳,危岭升坡陀。
爱此清净居,不倦来往多。
山僧见余喜,颠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轩,山果丹碧罗。
食已步野径,新柔踏晴莎。
就石枕古棱,依松执长柯。
是夕乃宿此,东山吐圆波。
夜久不能寐,禽虫伴幽哦。
达旦鸣落叶,固非俗士歌。
岩猿与溪鸟,应笑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