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发未暇梳,林居且辰诣。
鲜晖散清滴,湿湿满衣袂。
仄行盖前碍,倾视因远翳。
野意浩盈怀,曾忘傲公退。
宿发未暇梳,林居且辰诣。
鲜晖散清滴,湿湿满衣袂。
仄行盖前碍,倾视因远翳。
野意浩盈怀,曾忘傲公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清晨起床后梳洗的景象,以及他随后前往朋友家中作客的情形。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合,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宿发未暇梳,林居且辰诣" 表明早晨梳洗尚未完毕,就急忙赶赴林中的家中。这里的“宿发”指的是清晨起床后的头发,“林居”则是隐士的住宅,“辰诣”意味着按时去拜访。
"鲜晖散清滴,湿湿满衣袂" 描述了早晨露珠未干,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带来了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感觉。诗人穿着湿漉的衣物,却没有表现出不快,而是欣赏这种自然之美。
"仄行盖前碍,倾视因远翳" 中,“仄行”表达了走路的轻柔和缓慢,“盖前碍”可能指的是在林间小道上被树木或灌木所遮挡的视线。诗人“倾视”着远处,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情感。
"野意浩盈怀,曾忘傲公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然。"野意浩盈怀"意味着胸中充满了大自然赋予的情趣,而“曾忘傲公退”则是说过往的荣华与富贵,如今已被淡忘,诗人更乐于选择隐逸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高洁情操和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
海滨何遥遥,遥遥三千里。
一里一千家,家家生荆杞。
空房乳狐兔,荒沼游蛇虺。
居人去何之,散作他乡鬼。
新鬼无人葬,旧鬼无人祀。
相逢尽一哭,万事今如此。
国家启封疆,尺地千弧矢。
人民古所贵,弃之若泥滓。
大风断松根,小风落松子。
松根尚不惜,松子亦何有。
词赋壮夫羞不为,而况区区事训诂。
英雄气短无奈何,一半从今半学古。
史迁班固大文章,缩足偻行循八股。
安排虫臂削鼠肝,焉用丈夫力如虎。
三百年来王制严,糊目经生无所睹。
青苗剜目未糊心,不过当时小民苦。
帖括封锢天下士,甚于坑焚王介甫。
志士强颜负起衰,区区聊复齐变鲁。
我今屈曲鬓成丝,安置此身何处所。
一时出处千古名,二者计之去十五。
老牛局蹐观快犊,两生奇文灯下读。
喑哑叱咤亦足豪,颖脱而出定可卜。
青天倚双壁,中流划一湾。
谁言尚人境,宛尔清心颜。
独忆山中人,去去何时还。
花迷采药径,月冷封云关。
惜哉时不与,何以答名山。
结椽飞涧外,薙茅乱石间。
敢云殚心力,大运终循环。
眷言发浩叹,银涛生翠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