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
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
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
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
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
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
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
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
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穷独之人自称刺史的生活场景,其中蕴含着对权贵生活的一种调侃和讽刺。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 开篇即以壮观的自然景致营造出一幅宏伟画卷,同时也为后文的人物描写提供了背景。
"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主人公自称刺史的看法,通过"时时窃自哂" 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种自封行为的不屑一顾和讽刺意味。
接下来的几句 "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 描述了这位自称刺史的人物生活状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描述并不完全是讽刺,而是在展示其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几句 "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的观察,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日暮倚修竹,散步咏凉天。
素娥应是无恨,玉貌似当年。
月照阑干花影,花底玉笙双髻,清福几人全。
云捧夜珠出,置我掌中间。绛河转,银烛灺,未成眠。
人生离别何恨,菱镜有时圆。
昨夜双桐吟雨,今夜两星添柳,人意判温寒。
千里共明月,持此慰婵娟。
北斗尚书,秉节东来,至于金阊。
想髯参短簿,并随幕府,竹儿莲女,争迓麾幢。
茶磨云岚,锦泾烟水,尽在金狨座两旁。
江南乐,只武昌官柳,含睇斜阳。军容紫电清霜。
取吴会英才贡玉堂。
有夷吾事业,伯符材武,朱公智略,白傅文章。
五百名贤,沧浪图绘,除却潜庵孰抗行。
苏台上,好南筹交桂,东瞰扶桑。
荑柳缃桃,斗艳冶、平分一半春风。
瑶台月下人,记桂堂深处,曾几相逢。
双莲冉冉凌波,独立芝田晓露中。
又并肩、私语移时,角巾钗索挂珑璁。
画梅燕子梁空。满地余香,可怜斑竹薰笼。
屏心周昉画,貌海棠春睡,粉媠脂慵。
啼痕点点沾衣,可似相思豆子红。
待锦笺、说与相思,定蹙双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