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本一气,至音唯可通。
金石与笙箫,喤喤徒乱聪。
为君一登啸,玄鹤来高空。
天地本一气,至音唯可通。
金石与笙箫,喤喤徒乱聪。
为君一登啸,玄鹤来高空。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其十)啸台》。诗中以“天地本一气,至音唯可通”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和谐与音乐的美妙联系起来,暗示了啸台作为抒发情感、沟通天地之气的独特功能。
“金石与笙箫,喤喤徒乱聪”两句,通过对比金石乐器和笙箫等传统乐器的声音,指出它们虽能发出宏大的声响,却可能扰乱人的听觉,不如啸声那样纯粹而直达心灵深处。接下来,“为君一登啸,玄鹤来高空”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独自在啸台上长啸,引来高飞的玄鹤,象征着啸声的纯净与深远,能够吸引自然界中的灵物响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啸声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群山如龙骧,回瞰北郭门。
四顾原野开,川谷雄吐吞。
坡陁显峦麓,苍翠连丘樊。
自笑莲花卑,始觉太华尊。
青天削芙蓉,彷佛难具论。
鹅湖有良田,蔼蔼阡陌分。
秋风禾黍登,春雨桑柘蕃。
苟非耕凿劳,曷以供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