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序有代谢,七政无停止。
都来一消息,终古理如此。
短至未弥月,长景已旋晷。
数日阴云作,喜晴聊徙倚。
金乌渐南征,花影忽北徙。
声变蜩成蝉,色夺朱为紫。
年年纵一例,今昔终殊轨。
亶矣不俄延,所学嗟何似。
四序有代谢,七政无停止。
都来一消息,终古理如此。
短至未弥月,长景已旋晷。
数日阴云作,喜晴聊徙倚。
金乌渐南征,花影忽北徙。
声变蜩成蝉,色夺朱为紫。
年年纵一例,今昔终殊轨。
亶矣不俄延,所学嗟何似。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日影》,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四季更替中日影变化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哲思。
首句“四序有代谢,七政无停止”点明了自然界四季更迭与天体运行的规律性,暗示着宇宙间的一切皆遵循着既定的法则。接下来,“都来一消息,终古理如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规律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无论古今,自然界的运作始终遵循着不变的秩序。
“短至未弥月,长景已旋晷”描述了冬至前后日影的变化,冬至时日短夜长,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日影逐渐延长,反映了地球公转轨道对日照时间的影响。诗人以“徙倚”形容人们在晴天时的悠闲姿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
“金乌渐南征,花影忽北徙”中的“金乌”是古代对太阳的美称,此处形象地描绘了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过程,同时,花影也随之由南向北迁移,生动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现象。接着,“声变蜩成蝉,色夺朱为紫”通过蝉声的变化和颜色的转换,进一步展示了夏秋之交的自然景观,蝉鸣声的转变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而“朱为紫”的比喻则可能暗指色彩的微妙变化,或是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
最后,“年年纵一例,今昔终殊轨。亶矣不俄延,所学嗟何似”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每年的自然现象似乎遵循着相似的规律,但每个时刻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诗人在此反思自己的学习和修为,或许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日影变化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学习等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
丹碧归来,天荒地老,骎骎华发相催。
见说钱塘,北高峰更崔嵬。
琼林侍宴簪花处,二十年、满地苍苔。
倩阿谁,为我起居,坡柳逋梅。
凄凉往事休重省,且凭阑感慨,抚景衔杯。
冷暖由天,任他花谢花开。
知心只有西湖月,尚依依、照我徘徊。
更多情,不间朝昏,潮去潮来。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旁人听著。
罨画溪山红锦障,舞燕歌莺台阁。
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
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
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
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
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著。
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枕寒流、碧萦衣带,高台平与云倚。
燕来莺去谁为主,磨灭谪仙吟墨。
愁思里。
待说与山灵,还又羞拈起。
箫韶已矣。
甚竹实风摧,桐阴雨瘦,景物变新丽。
江山在,认得刘郎何寄。
年来声誉休废。
英雄不博胭脂井,谁念故人衰悴。
时有几。
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
兴亡过耳。
任北雪迷空,东风换绿,都付梦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