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山逾碧,腰舆步转高。
未疑禦魑魅,自笑尹鼯猱。
末路成三折,衰年感二毛。
次山虽漫仕,安敢遽辞劳。
眼界山逾碧,腰舆步转高。
未疑禦魑魅,自笑尹鼯猱。
末路成三折,衰年感二毛。
次山虽漫仕,安敢遽辞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眼界山逾碧”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远处连绵的青山,诗人视野所及之处皆为绿意盎然。"腰舆步转高"则写出了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脚步不断攀升的景象。
“未疑禦魑魅”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一种超然态度,没有被迷信所惑。"自笑尹鼯猱"则是对过去自己或他人的某些做法感到可笑,显示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末路成三折”可能暗示了人生的崎岖和曲折,同时也可能指的是诗人行走的道路。"衰年感二毛"则写出了因年迈而心有所感,头发稀疏的现实。
“次山虽漫仕”中,“次山”可能指的是一系列的山峦,而“漫仕”则是说这些山峦似乎在诗人面前平铺开来。"安敢遽辞劳"表达了诗人对于继续前行、不辞辛劳的一种心态,尽管山路艰难,但仍然安心接受挑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士人面对生活、工作以及自己内心世界时的平和与坚持。
叙州黄氏有孝孙,冬月大母病热烦。
渴心苦思螺疗疾,田枯溪涩那可得。
孝孙求螺急仓皇,手足冻皴肤肉僵。
是时孝孙年一纪,至诚感神神祐只。
探穴得螺四十多,煮液一进蠲沉痾。
姜诗王祥古孝子,孙之孝感见黄氏。
黄氏子孙贤且贵,作诗为告观风使。
褒斜一何长,深谷自迤逦。
云木青无边,群峰各峻峙。
鸟道缘崖巅,危栈架江涘。
冥冥叫子规,决决响溪水。
累日山峡中,陟降亦劳只。
古来蜀道难,此道难莫儗。
自我入蜀门,今已一年矣。
既乏督办能,兼负素餐耻。
而况鬓发苍,胡宁不知止。
上章乞解绶,诏许感不已。
虽云此谷险,且遂北归喜。
行色宣柔毫,庶用传孙子。
君家昔在吴山住,俗客长年少来去。
我因登眺远相寻,直到白云最深处。
怜君所寓多清幽,云为台榭雪为楼。
但解此身居混沌,不知人世换春秋。
采药云随身,读易云依座。
閒到白云吟,醉拥白云卧。
石鼎茶香午梦回,白云犹自未曾开。
柳絮一天风不卷,梨花万树月初来。
莫论柳絮风,难比梨花月,容易飘零容易缺。
何如白白山中云,晨夕相看自怡悦。
自怡悦,人谁知,白云本与无心期。
飘然辞云下山去,佩琴携鹤游京师。
寄迹京师逾十载,白云缥缈长不改。
济人未了竟忘归,故山猿鹤应相待。
我去君来二十春,今朝那复又逢君。
何时共买东风棹,相与还山访白云。
《白云窝》【明·王汝玉】君家昔在吴山住,俗客长年少来去。我因登眺远相寻,直到白云最深处。怜君所寓多清幽,云为台榭雪为楼。但解此身居混沌,不知人世换春秋。采药云随身,读易云依座。閒到白云吟,醉拥白云卧。石鼎茶香午梦回,白云犹自未曾开。柳絮一天风不卷,梨花万树月初来。莫论柳絮风,难比梨花月,容易飘零容易缺。何如白白山中云,晨夕相看自怡悦。自怡悦,人谁知,白云本与无心期。飘然辞云下山去,佩琴携鹤游京师。寄迹京师逾十载,白云缥缈长不改。济人未了竟忘归,故山猿鹤应相待。我去君来二十春,今朝那复又逢君。何时共买东风棹,相与还山访白云。
https://shici.929r.com/shici/wXr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