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
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
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
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
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
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
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
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
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
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
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
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
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这首《湘月·秋柝》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美画面,通过声音的连绵不绝,展现了思妇与远行之人的离别之苦。诗中以“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开篇,将秋夜的声音与思妇的思念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悠长而哀伤的氛围。接着,“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以边塞的号角和胡笳声,暗示了战争或远行的艰辛,与黎明前的曙光形成对比,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则直接表达了思妇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短暂相聚的珍惜。接下来,“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艰难,与思妇的等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一句,通过想象中的梦境与现实的分离,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最后,“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将愁绪与自然界的凉雨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愁绪蔓延至无穷。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则通过动物的叫声,如马嘶、鸡鸣,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错过。最后,“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以明日的扁舟与雁的回归,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整体而言,《湘月·秋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秋夜场景,表达了思妇与远行之人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双凫飞出九重关,带得中原气象还。
抵死欲留之子住,吹笙要伴老夫闲。
草荒白鹤峰前宅,云散黄龙洞口山。
茉莉素馨闻已熟,妙香从此剩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