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籀何人镌玉台,松杉岁岁老岩隈。
一林霜月猿声冷,千古烟霞鹤梦回。
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
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閒情付劫灰。
石籀何人镌玉台,松杉岁岁老岩隈。
一林霜月猿声冷,千古烟霞鹤梦回。
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
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閒情付劫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首句“石籀何人镌玉台”,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古老石刻的遐想,仿佛在询问历史的痕迹如何被镌刻在这片玉石般的台面上。接着,“松杉岁岁老岩隈”一句,将时间的概念融入自然景观中,松杉年复一年地生长,岁月在岩石的角落留下痕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一林霜月猿声冷”描绘了秋夜的凄清景象,霜月之下,林间传来的猿啼声显得格外凄冷,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氛围。而“千古烟霞鹤梦回”则将视野拉长至千年,想象中云雾缭绕的山间,鹤群翱翔,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文学价值的珍视。白社,古代文人聚会之所,这里借指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酬惠远”则体现了对远方朋友的感激之情。后半句“文章无价慰宗雷”,则是对文学作品价值的肯定,即使在动荡的时代,好的文章也能给人以慰藉,如同宗雷(可能是指雷电,象征着力量与破坏)中的平静之源。
最后,“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闲情付劫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登高望远,却不再为眼前的景致所累,而是将心中的闲情逸致寄托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暗示着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友情、文学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颍滨七十无住著,我室初成四十七。
前贤蚤达尚如斯,我已多公五千日。
屋成作客可十年,此老八十终斯言。
我今追公尚一纪,来日盈缩犹茫然。
制衣起屋俱犯戒,无屋无衣两为大。
世间万事且随缘,运海巢枝俱一快。
二八女儿初弄容,妆成意态有纤秾。
点乱胭脂痕片片,潮生醉脸晕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