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山寺锁寒皋,中有幽人卧短蒿。
玉鉴灵湫孤月上,苍龙鳞甲万松高。
云收宿雨归潭树,石泻鸣泉溅海涛。
我自泥蟠甘尺蠖,横流若个奠神鳌。
陈山山寺锁寒皋,中有幽人卧短蒿。
玉鉴灵湫孤月上,苍龙鳞甲万松高。
云收宿雨归潭树,石泻鸣泉溅海涛。
我自泥蟠甘尺蠖,横流若个奠神鳌。
这首诗描绘了陈山山寺的静谧与神秘,以及龙湫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
首句“陈山山寺锁寒皋”,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山寺仿佛被冬日的寒气所包围,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中有幽人卧短蒿”一句,将画面拉近,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高士,静静地躺在短蒿之中,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玉鉴灵湫孤月上,苍龙鳞甲万松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壮观。灵湫之上,一轮孤月映照,如同镶嵌在玉盘中的明珠,而苍龙的鳞甲则在万松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高大威严,展现出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
“云收宿雨归潭树,石泻鸣泉溅海涛”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云雾散去,雨水汇聚于潭树之间,石上的泉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海的波涛在轻轻拍打岸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最后一句“我自泥蟠甘尺蠖,横流若个奠神鳌”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淡然态度。他自比为蜷缩在泥泞中的小虫,甘愿忍受困顿,不求外界的赞誉或关注,就像那横流的江河中,神鳌稳坐不动,象征着内心的坚定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关系的独特见解。
涔涔雨沉城,浩浩泥没辙。
四山气如蒸,万里天欲雪。
我时出郊坰,山径屡曲折。
虽怀颠沛忧,亦有观览悦。
幽花媚林薄,粲粲生意发。
红紫相后先,各自有时节。
长松困冰雪,憔悴终不屈。
及今翠夭娇,腾拔见筋骨。
阴阳有代谢,物性安可夺。
请视大块中,纷纷尽毫末。
兴衰若鳞次,今古犹市阅。
只此晦与晴,变态亦俄忽。
归路日已炀,披襟涤初热。
岂不有性灵,稍可学操缦。
公私足忧责,耗蠹几大半。
驰驱寝食废,真自残躯干。
叔兮识至理,真伪不可乱。
读书老不辍,夜坐频达旦。
特立无倚著,刚严实予惮。
岁时有多少,每复愁分散。
顾瞻鹡鸰飞,俛仰发浩叹。
安得桑麻田,谷粟粗可饭。
晨昏侍萱堂,綵服何粲粲。
箴切庶寡尤,诗书恣娱玩。
相从不相离,如彼鸿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