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驎。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驎。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古史和诗书的反复咏叹,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中“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只知埋首于书籍之中的学者缺乏生命力和时代精神的批评。而“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则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在诗的后半部分,“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几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中的某些理想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辽阔,充满了对历史深远的思索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方式,韩愈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对于传统与现代、个人生命价值与文化使命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认识。
红紫矜春一梦空,绿阴青子竟匆匆。
那知黛色二千尺,况说苍髯十八翁。
万卷读书馀旧习,百年种德待成功。
吾家相望牛鸣地,来往悬知亦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