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公侯八十年,言归山泽更臞仙。
声名固自盖天下,耆老所当留日边。
满腹诗书真我有,一门簪笏自家传。
持来筇杖非无意,窃比东坡寿乐全。
信手公侯八十年,言归山泽更臞仙。
声名固自盖天下,耆老所当留日边。
满腹诗书真我有,一门簪笏自家传。
持来筇杖非无意,窃比东坡寿乐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三山放翁先生生朝以筇竹杖为寿一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长寿和学问的赞美。
"信手公侯八十年,言归山泽更臞仙。"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似乎已经超脱尘世,拥有仙风道骨的气质。"言归山泽"表明他有归隐田园的愿望,而"更臆仙"则强调了他的精神境界已接近于仙。
"声名固自盖天下,耆老所当留日边。"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位长者的敬仰,他的声音和名望已经响彻天下,是值得让后世铭记的。而"耆老"(耆,音同“衲”,意指年老)一词,用来形容诗中人品格高尚、德行高洁。
"满腹诗书真我有,一门簪笏自家传。" 这两句表明被赠寿的人学富五车,诗书满腹,同时他还有一门独特的学问或技艺,这些都是他家族代代相传的珍贵财富。
"持来筇杖非无意,窃比东坡寿乐全。" 最后两句则是赠寿之意,诗人用筇竹制作的拐杖作为礼物,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出于深意。"窃比东坡寿乐全"则是将被赠寿的人比作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字东坡),赞美他如同苏轼一般,能享受完满的长寿和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学养、品德以及寿命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深厚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本身的文化素养与文学功底。
车骑秦城远,囊装楚客贫。
月明思远道,诗罢诉何人。
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
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
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
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
寂寞蝉声静,差池燕羽回。
秋风怜越绝,朔气想台骀。
相去数千里,无因同一杯。
殷勤望飞雁,新自塞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