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
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
飒沓凫鹥乱,苍茫葭苇寒。
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
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
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
飒沓凫鹥乱,苍茫葭苇寒。
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思。
"候鼓遥喧岸,行舟逆上湍。" 开篇即设定了夜晚、河岸与行舟逆流而上的氛围,通过“候鼓”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等待和紧张的气氛,而“遥喧”则传达了一种远处的声音,给人以深邃感。"行舟逆上湍" 描绘了船只在激流中艰难前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不易之境。
"轻烟著波面,斜月罢林端。" 这两句描写了水面上的轻烟和树梢头上的斜月,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带有几分凄清的夜色。这也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
"飒沓凫鹥乱,苍茫葭苇寒。" 这里的“飒沓”形容了风声,而“凫鹥乱”则指水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体营造了一种秋夜的荒凉与孤寂。“苍茫葭苇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使人不禁感到一丝秋意浓重下的萧瑟。
"致君何所惮,便道许之官。" 最后两句诗中“致君何所惮”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思念,而“便道许之官”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即将到来的某个使命或职责。这两句在整首诗中显得有些突兀,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成为了全诗情感的高潮,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所承担之事的郑重思考。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秋夜氛围和内心独白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造诣,更是通过这些外在的环境反映出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
去年阳月无壬子,留寒到春寒不已。
一春况复阴雨多,冻与大冬冰雪似。
诸花未见发根荄,兰叶才开三四耳。
荷锄种豆且莫早,土膏虽动亦冻死。
立春不得一朝晴,今岁农夫又已矣。
白头饥馁复何极,苦与蛴螬争一李。
于陵矫廉人尽笑,只有辟纑是知己。
孟秋九日寒无比,东西南北飓风起。
阳春道上不可行,吹我仆夫僵欲死。
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
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
黑云一片横天尽,红叶千种见日希。
登高四望无烟火,白石苍苔滑杀我。
但得天晴到夕阳,自有人家当道左。
炎方珍禽有閒客,雌者纯丹雄者白。
咫尺烟霄未可飞,羽毛幸有高人惜。
君有文章亦孔鸾,南来此地求琅玕。
离支绝胜丹砂好,甘蔗还如玉液寒。
不必金装如陆贾,珠兰瑶草应长把。
南方草木疏成书,芭蕉叶大堪挥洒。
生日何妨举一杯,如君真未愧瓶罍。
冉子情多频请粟,皋鱼泪尽只衔哀。
圣明湖与湘湖接,紫莼甚美多茎叶。
高卧萧然一故人,岂有疗饥芝烨烨。
与君怀望每临风,何时归去同渔猎。
不采禹阳阮隃枝,不求罗娇笼䈡干。
闻君方竹拂云霄,枝枝中矩堪把玩。
我生好入名山游,手中竹杖是朋俦。
阮隃只堪作长笛,笼䈡但可架高楼。
爱兹方竹坚如铁,出入扶持宜暮节。
进长居后退居前,令我不随人磬折。
贤人方之圣人圆,嗟余违世不知权。
但使乔松得本性,何须散木终天年。
与君向此筼筜掘,磊砢怜伊有正骨。
摩娑不减金琅玕,铿然爪甲声清越。
人间五岳好游嬉,莫教尚平婚嫁迟。
骑二茅龙君不羡,驾三青鸟吾不希。
但将方竹作双杖,与尔高高上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