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
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
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
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者在朋友聚会时,第一次展示自己新编撰的《易经》注释时的情景。诗人自信地表达了自己的学识渊博,认为自己的理解超越了常人,甚至可能是在梦中得到了古圣先贤如羲文的启示。
“定是胸中通象数”表明诗人对《易经》的深刻理解,如同心有成竹,信手拈来。“或于梦里见羲文”则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暗示诗人的学问非凡,有超乎常人的地方。
“向来夫子编三绝”和“近世名儒说七分”两句,可能是在比较历代诸儒对《易经》的解释,从而衬托出诗人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一句“我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自谦为“腐生”(即老迈之意),但仍自信自己的学问足以让他从容应对任何挑战,且愿意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
整首诗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自豪和学术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文人的自谦与谦逊。
薄有田园种斗升,两儿传授读书灯。
客来一局三杯酒,王十朋如赵十朋。
下帷精舍远尘繁,境静心清事不关。
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
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
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