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车白马出燕关,风急云寒雪满山。
当日已拚成死孝,此身何敢望生还。
忍看堂上遗容在,无复花前舞袖斑。
丹旐翩翩人不见,抚床空有泪潺湲。
素车白马出燕关,风急云寒雪满山。
当日已拚成死孝,此身何敢望生还。
忍看堂上遗容在,无复花前舞袖斑。
丹旐翩翩人不见,抚床空有泪潺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读礼感怀(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英勇赴死的忠臣形象,情感深沉,充满悲壮之气。
首句“素车白马出燕关”,以素白的车辆和马匹象征着这位忠臣的清白与高尚,他毅然决然地离开燕关,踏上了不归之路。接着,“风急云寒雪满山”一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凄冷、肃穆的氛围,烘托出忠臣赴死时的悲壮与孤寂。
“当日已拚成死孝,此身何敢望生还。”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忠臣为国尽忠、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生还的绝望。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动容。
“忍看堂上遗容在,无复花前舞袖斑。”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忠臣不仅在生前为国捐躯,连死后都让家人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不忍心看到家中亲人悲伤的面容,也无法再在花前轻舞袖子,享受生前的欢愉,体现了忠臣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最后,“丹旐翩翩人不见,抚床空有泪潺湲。”这两句以飘扬的丹旐(古代丧葬时用以标志死者身份的旗帜)象征忠臣的英灵,虽然人已逝去,但其精神永存。诗人通过抚床而泣的动作,表达了对忠臣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忠臣赴死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忠臣及其家人的深深同情与敬仰。
正火山槐夏,黛叶缃枝,荔子新摘。
千里驰驱,荐仙源佳席。
浪比龙睛,未输崖蜜,灿烂然红摘。
满贮雕盘,纤纤素手,丹苞新擘。
梨栗粗疏,带酸橘柚,凡品多般,总羞标格。
何似浓香,洗烦襟仙液。
为爱真妃,再三珍重,价倾城倾国。
玉骨冰肌,风流酝藉,直宜消得。
寒泉溅雪,有环佩隐隐,飞度霜月。
易水风寒,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
杨花浩荡晴空转,又化作、云鸿霜鹘。
耿石壕,夜久无言寂历,如闻幽咽。
云谷山人老矣,江空又岁晚,相对愁绝。
玉立长身,自是胎仙,舞我黄庭三叠。
人间只惯丁当字,妙处在、一声清拙。
待明朝、试拂菱花,老我一簪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