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何意悟禅那,夜诵金经数百过。
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弥陀。
还于女伴歌吟懒,自与尼师结拜多。
谩道西邻归彼岸,此生无计渡恒河。
佳人何意悟禅那,夜诵金经数百过。
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弥陀。
还于女伴歌吟懒,自与尼师结拜多。
谩道西邻归彼岸,此生无计渡恒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佳人在夜晚诵读佛经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宁静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佳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佛教的感悟。
首句“佳人何意悟禅那”,开篇即点出佳人对禅学的领悟,暗示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着,“夜诵金经数百过”描绘了佳人深夜诵经的情景,表现了她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弥陀”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佳人的形象与佛教中的大士、弥陀相联系,既赞美了佳人的美好,也暗示了她心灵的纯净与高尚。
“还于女伴歌吟懒,自与尼师结拜多”则进一步展示了佳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她似乎更愿意独自沉浸在佛法的世界中,与世俗的喧嚣保持距离,与尼师结拜,寻求精神上的共鸣与慰藉。
最后,“谩道西邻归彼岸,此生无计渡恒河”表达了佳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超越,她或许在思考如何跨越生命中的种种困难与障碍,达到心灵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对佳人深夜诵经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她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以及在世俗生活中的超然态度,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
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
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
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
剥伐及桑枣,折发连檐甍。
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
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
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
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
朝暮给饘粥,军廪阙丰盈。
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
坑满弃道傍,腐肉犬豕争。
往往互食啖,欲语心魂惊。
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
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
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
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
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
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