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靴不问贵游嗔。
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
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靴不问贵游嗔。
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
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仕途上的不得志和对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靴不问贵游嗔”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淡然与超脱,不再追求那些虚名和物质享受。
接着,“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有着成为领袖、引导者的愿望,但现实中却只能接受命运安排,做一个普通之士。
“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显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长远规划,他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并且对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念,哪怕需要忍受长达十年的贫困。
最后,“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彻底放弃,以及对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他准备抛下一切跟随某位尊敬的人物离去,背起琴行走在山涧之畔,寻找心灵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仕途与隐逸生活,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省和超脱的心态,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挣扎的共同心理状态。
嫩寒沁,帘喧燕子,棹阻桃叶。浓碧黏天半活。
斜阳到槛渐灭。早禁惯、凄凉秋被叠。
水沈烬、心缕长结。
甚载酒寻春又婪尾,芳尊竟空撇。悲切。
醉眠梦也无辍。傍翠柳朝骢,鸣珂路、宛转笳吹咽。
伤断袂前尘,花下轻别。凤钗易折。
临镜铜、还忆西楼园月。红蚁分疆馀千垤。
槐阴战鼓酣未竭。更微雨、残梨霏似雪。
镇长对、绿苑沈沈,蕙讯寂、雕栊倚遍低徊绝。
夜来微雨,庭草回新绿。
流莺为谁啼老,劝秉西窗烛。
无处堪容小隐,翠筱森如玉。
行窝权筑,穷途休管,肯学当年步兵哭。
长安闻到似弈,冷劫留残局。
槐国几换春秋,梦影飙轮速。
何似金尊酒满,一醉陶然足。高歌林谷。
斜阳今古,曾照伊谁旧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