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拙藏愚春复春,清朝未达自嫌身。
谁知野性真天性,忘却平津是要津。
但有壶觞资逸咏,耻将名利托交亲。
由来人事无常定,况是人间懒慢人。
养拙藏愚春复春,清朝未达自嫌身。
谁知野性真天性,忘却平津是要津。
但有壶觞资逸咏,耻将名利托交亲。
由来人事无常定,况是人间懒慢人。
这首诗以自我反省和超脱世俗为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养拙藏愚春复春”,诗人以“养拙”和“藏愚”自喻,表明自己在岁月的更迭中保持内心的淳朴与智慧的深藏不露,如同四季轮回中的春天,既平凡又充满生机。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然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清朝未达自嫌身”,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官场或社会上取得显赫地位的自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然而,“自嫌身”的背后,是对自身真实性的坚守,即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我。
“谁知野性真天性,忘却平津是要津。”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本真自我的追求,认为真正的自我价值在于保持原始的天性和野性,而非追求世俗的成功与名利。这里的“平津”可能暗指平庸与功利,诗人通过否定这些外在的价值标准,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贵。
“但有壶觞资逸咏,耻将名利托交亲。”诗人以“壶觞”象征饮酒之乐,以“逸咏”代表自由自在的诗歌创作,表达了他对精神生活和艺术追求的重视,以及对名利的不屑。他不愿将自己的价值寄托于他人或外在的评价,而是寻求内心的真实满足。
“由来人事无常定,况是人间懒慢人。”最后两句诗总结了人生的无常和诗人对懒散生活方式的接受。他认为,世事变幻莫测,不如享受当下,过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作为“懒慢人”,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对生活态度的坚持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