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月明梦君庐,今夜月明得君书。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
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
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
昨夜月明梦君庐,今夜月明得君书。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
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
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对友人何友大的回应之作。诗中情感细腻,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昨夜月明梦君庐”,诗人回忆起昨晚在明亮的月光下梦见了友人的居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今夜月明得君书”则说明诗人不仅在梦中见到了友人,还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这份意外的惊喜让诗人感到格外温暖。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描述了信中内容的珍贵,只是一首诗,却包含了深厚的情谊。诗中的“蛮笺”指的是质地粗糙的纸张,用来形容信纸的质朴,同时也暗示了信件的珍贵。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诗人通过友人的来信得知,友人在家中有所忧虑,而他则羡慕友人能自由自在地在山中欣赏桃花。这里既有对友人困境的关心,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描绘了山中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友人在这样的美景中思念着远方的朋友。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提到两人之前的约定因某种原因未能实现,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梦中。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能实现约定的遗憾。
最后,“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诗人想象着友人居住的山中环境,期待着未来能够与友人在山中相聚,共同享受自然的美好。这种对未来相聚的憧憬,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梦境、书信、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
武灵旧垄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
玉箫金镜未销沈,几见耕夫到城卖。
君不见丛台全盛时,绮罗成市游春晖。
一从雕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盘纡棘径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
层檐碧瓦碎平地,梦作鸳鸯相伴飞。
登临吊古将语谁,城郭人民今是非。
指君看取故时物,南有清流西翠微。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
大官小官相送迎,閒云割断前山青。
前山万仞如壁立,南辕北辙何时停。
憧憧来往成何事,中有一路通天庭。
天庭走马平如掌,胡为此地劳其形。
从来大官无险阻,小官跋涉真零丁。
道人长啸烟霞表,祝君一语君须听。
大官小官喜经历,咫尺前头是相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