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苍然古,犹疑孝肃遗。
遥青接圆屋,新绿满清池。
天旷定无暑,地偏足自怡。
老夫舆疾过,聊以慰支离。
乔木苍然古,犹疑孝肃遗。
遥青接圆屋,新绿满清池。
天旷定无暑,地偏足自怡。
老夫舆疾过,聊以慰支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游览宝月坛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遗迹的和谐共存。首句“乔木苍然古”便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接着,“犹疑孝肃遗”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暗示了此处曾有重要的人物留下足迹,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
“遥青接圆屋,新绿满清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远处的青山与近处的圆屋、清池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青山与圆屋的静谧与清池的活力相互映衬,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共生。
“天旷定无暑,地偏足自怡”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宜人之处。在广阔的天空下,暑气似乎被驱散,身处偏僻之地,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愉悦。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其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最后,“老夫舆疾过,聊以慰支离”流露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热爱生活,乐于探索自然之美的态度。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月坛周围自然景色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