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
武灵旧垄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
玉箫金镜未销沈,几见耕夫到城卖。
君不见丛台全盛时,绮罗成市游春晖。
一从雕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盘纡棘径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
层檐碧瓦碎平地,梦作鸳鸯相伴飞。
登临吊古将语谁,城郭人民今是非。
指君看取故时物,南有清流西翠微。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
武灵旧垄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
玉箫金镜未销沈,几见耕夫到城卖。
君不见丛台全盛时,绮罗成市游春晖。
一从雕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盘纡棘径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
层檐碧瓦碎平地,梦作鸳鸯相伴飞。
登临吊古将语谁,城郭人民今是非。
指君看取故时物,南有清流西翠微。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丛台歌》,通过对丛台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事的兴衰。诗人首先以"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起笔,强调丛台的古老与历史的悠久。接下来,他感慨"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叹。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丛台昔日的繁华,"武灵旧垄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昔日的宫殿如今只剩下荒凉的景象,连树木也难以遮蔽采樵者的劳作。然而,"玉箫金镜未销沈",暗示着昔日的奢华并未完全消失,只是被岁月掩埋。
诗中通过"几见耕夫到城卖",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昔日的贵族之地如今已成农夫交易之地。诗人又借"丛台全盛时"的回忆,对比今日的荒芜,"一从雕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表达了对往昔荣光不再的深深惋惜。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诗人想象丛台的灵魂依旧风流,但实物已难寻觅。"禾黍晚成貊貉肥"则描绘了丛台周边田野上,野兽因无人管理而繁衍生息的景象。
最后,诗人感叹"城郭人民今是非",人事更迭,世事如梦。他站在丛台上,"南有清流西翠微",眼前景色虽美,却只能独自凭吊,"彷徨华表不忍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丛台遗迹的描绘,寓言了历史的无情变迁,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失落感。
昔年曾读子厚集,梦寐彼州山水佳。
循良今慰远人望,潇洒仍惬旷士怀。
楼头打鼓散群吏,林下啼鸟眠高斋。
政閒境胜足佳句,好写大字镌苍崖。
长松盘青冥,郁与窗户对。
许翁写生意,独得毫墨外。
年侵日昏剥,拂拭自君辈。
得非神物守,以待真赏会。
翛然簿书暇,恍若岩壑内。
举手扪紫烟,侧耳听清籁。
苍林与老石,野性旧所爱。
一从官都邑,兹游颇乖背。
慰此寤寐怀,典刑亦足赖。
幸当扫尘壁,促驾我其迈。
吾生岂鹰鹯,胡为见羁绁。
题鞭古胜地,落帽秋佳节。
一为尘事牵,坐叹高会缺。
天兼水澄淡,树与堤曲折。
萸房露应重,菊艳晨可撷。
嘉景成想像,清樽废提挈。
阴风吹北园,众槁声切切。
把酒望霜空,冥鸿溯辽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