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波光快濯缨,颍川逃迹岂关名。
驱鸡似托巢云想,听鸟空怜伐木声。
文誉别山存副墨,劫尘荒圉畏佳兵。
迂怀漫洒千秋泪,待拂寒霜眺贾城。
十里波光快濯缨,颍川逃迹岂关名。
驱鸡似托巢云想,听鸟空怜伐木声。
文誉别山存副墨,劫尘荒圉畏佳兵。
迂怀漫洒千秋泪,待拂寒霜眺贾城。
这首明代诗人区怀年的《溪晚》,以清雅之笔描绘了溪边傍晚的宁静景象,寓含哲理与情感。
首句“十里波光快濯缨”,开篇即以“十里”为尺度,展现广阔视野中的波光粼粼,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引人遐思。次句“颍川逃迹岂关名”,借用了颍川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志趣,并非为了名声,而是出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驱鸡似托巢云想,听鸟空怜伐木声”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鸡群驱赶与鸟儿鸣叫的场景融入自然之中,既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含了对破坏自然和谐行为的反思。通过“驱鸡”与“伐木”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忧虑。
“文誉别山存副墨,劫尘荒圉畏佳兵”则进一步深化主题,将个人的文名与山岳相比,强调了精神追求的永恒价值,同时通过“劫尘”与“佳兵”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与破坏的恐惧,以及对和平与文化的珍视。
最后,“迂怀漫洒千秋泪,待拂寒霜眺贾城”两句,以“迂怀”自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期待在拂去历史的寒霜后,能够眺望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体而言,《溪晚》一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历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