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弄珠吟》
《弄珠吟》全文
唐 / 天然   形式: 古风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行住相随常了了。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远,体用如如转无转。

万机珠对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

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烧六贼,烁四魔,能摧我山竭爱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衣里几蹉砣。

亦非性,亦非心,非性非心超古今。

体绝名言名不得,权时题作《弄珠吟》。

(0)
注释
般若:智慧。
神珠:比喻深奥的智慧。
法性海:佛法的广阔深邃。
隐现:时隐时现。
五蕴:构成人的五种要素: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识(意识)。
大神力:巨大的精神力量或影响力。
无状:没有固定形态。
昼夜:日日夜夜,表示任何时候。
圆明:圆满明亮,比喻智慧的完美无缺。
行住:行动与静止。
了了:清楚明白。
先圣:古代的圣人。
相传相指授:一代代口头传授和指导。
智者:拥有智慧的人。
迷人:被迷惑的人。
摩尼:如意宝珠,象征智慧或佛法。
瓦砾:碎石,比喻错误的认知或追求。
智者:拥有真正智慧的人。
言下:言语表达之下。
体用:本质与作用。
万机:各种事务或情况。
巧方便:灵活而有效的方法。
皇帝:比喻寻求真理的人。
赤水:象征追寻的目标或真理。
罔像:无形无象。
虚伪:虚假不实。
六贼:佛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带来的诱惑。
四魔:佛教中的四种障碍或敌人。
龙女:佛教故事中的人物,象征悟性高超。
贫儿:比喻未开悟的众生。
非性非心:既非物质属性,也非纯粹心理状态。
名言:语言表述。
权时:暂时。
翻译
般若智慧如同神奇的明珠难以揣测,在佛法的海洋中亲自领悟得知。
它时隐时现在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山中游走,内外放射着伟大的光芒与力量。
这颗珠子无形无相,不分大小,日夜明亮,无所不照。
使用时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循,无论行动还是静止都清晰明了。
古代圣贤相继传授指点,相信这珠子的人世间少有。
智者称它为明灯从不离身,而迷糊的人即使拿着珠子也不认识其价值。
我的师父比喻它为摩尼珠,引无数人进入春天的池塘。
人们争相捡拾瓦砾当作珍宝,唯有智者安然获得真正的珠子。
言语之下既非近也非远,本质与作用如如不动,无需转换。
万千事务在心中的珠子前应对自如,任何时刻都能巧妙处理。
皇帝曾探寻赤水,视听追求皆未果。
没有具体形象的追求反而得到了珠子,能见能闻的外在皆是虚幻。
非出自本心,也非单纯因缘,奇妙中的奇妙,玄奥中的玄奥。
万物万象在光芒中显现,寻找其根源却不可得。
焚烧六贼(眼、耳、鼻、舌、身、意),闪耀破除四魔(烦恼魔、阴魔、死魔、天子魔),能摧毁自我之山,枯竭爱欲之河。
龙女在灵山亲自向佛献珠,如同贫穷孩子衣中藏宝而不自知的经历。
非实体,非心意,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超越古今的一切定义。
其本质超越了所有名词描述,无法命名,暂且题为《弄珠吟》以示其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天然的作品,名为《弄珠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宗诗,其主题围绕着般若智慧与修行者的内心体验。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深邃的禅理世界,其中“般若神珠”象征着智慧的光芒,而这种智慧是无形无状、难以衡量的,它在“法性海中”(即宇宙真理之中)得到了体认。

接下来的“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则描绘了一种禅修者的境界,他们能够在世间万象(五蕴)的变化中自由穿行,同时内心与外在世界都充满了光明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这里进一步阐述了般若智慧的特性,它没有形态,也不分大小,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够发出圆满清晰的光芒,照亮一切。

“用时无处复无踪,行住相随常了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便是使用般若智慧,也没有固定的地方或痕迹,而是在生活中不论行走坐卧,都能保持一种了然自得的心态。

“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这里提到了禅宗的口头相传和心印心的秘密指引,这种智慧在人间是非常珍贵稀有的。

“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智者能够洞察般若智慧,而迷失之人则不能辨识它,即使拥有也如同不曾拥有。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探讨了般若智慧与修行者的关系,以及这种智慧超越世俗的特性。整首诗通过对般若神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奥的禅理世界和禅宗修行者追求的境界。

作者介绍

天然
朝代:唐   生辰:739—824

(739—824)唐僧。姓氏里居不详。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又师石头希迁禅师受戒法。居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宪宗元和中上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阳丹霞山结庵。
猜你喜欢

寄宾畿老弟·其二

紫陌红芳映日鲜,须臾荣落亦堪怜。

长山绝谷青松树,解阅风霜过百年。

(0)

题萧德赞四时小景·其一

二月山花如锦开,亭中坐对正徘徊。

蹇驴又有过从者,童子相迎户外来。

(0)

绝句·其一

客程行及半月,春色看分浅深。

杨柳乍舒河北,桃花开遍淮阴。

(0)

题竹

凤池八法笔,写此翠琅玕。

六月不知暑,庭中生夏寒。

(0)

题弼侄山水·其三

故国嘉山水,文溪带武峰。

披图思不尽,亲舍白云重。

(0)

送周参政赴福建

五色天书照紫泥,晓承玉旨下彤墀。

薰莸自昔嗟同器,雕鹗于今喜及时。

逦迤桂香迎驿路,飘翩云彩动旌旗。

太平勋业资才俊,莫负清朝圣主知。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