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程行及半月,春色看分浅深。
杨柳乍舒河北,桃花开遍淮阴。
客程行及半月,春色看分浅深。
杨柳乍舒河北,桃花开遍淮阴。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行路的漫长与春天景色的变化,通过对比北地杨柳初展与南域桃花盛开的不同景象,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
首句“客程行及半月”,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的时间跨度,一个月半的旅程,既表现了旅途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这里的“行及”二字,既有时间的流逝感,也蕴含着空间的延伸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脚步的沉重与旅途的艰辛。
次句“春色看分浅深”,则将视角转向了沿途的春景。随着行程的推进,春色由浅入深,描绘了一幅从初春到盛春的自然变迁图。这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接着,“杨柳乍舒河北”,诗人选取了杨柳作为北方春天的代表,用“乍舒”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杨柳刚刚抽出嫩芽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感觉。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植物形象,勾勒出北方春天的特色,与下一句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桃花开遍淮阴”,则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用“开遍”二字强调了桃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南国春天的热烈与繁华。桃花的盛开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希望、喜悦与生命的蓬勃。
整首诗通过对比北方与南方的春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换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
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
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
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