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
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
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
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
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
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
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
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
这首诗《秋成杂诗(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农民在秋季收获时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以茶和芋头的采集与种植为喻,表达了农民虽辛勤劳作却无怨无悔,即使面临饥饿也不担忧的精神。接着,“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两句,强调了在贫困中坚守原则的重要性,反对贪图安逸的生活态度。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引用古代典故,通过讽刺于陵子和柳下惠的故事,批判了某些人为了逃避责任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孔子的教诲提出了质疑,暗示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以自然景象为象征,寓意着尽管社会动荡,但仍有希望和正义的存在,同时也暗指邪恶势力的猖獗。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描绘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时的忧虑之情,仿佛在向遥远的南方寻求希望的光芒。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正义力量到来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最后,“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行为不端的所谓英雄,指出他们不过是被正义之士嘲笑的对象。而“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己隐居避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道德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