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天书照紫泥,晓承玉旨下彤墀。
薰莸自昔嗟同器,雕鹗于今喜及时。
逦迤桂香迎驿路,飘翩云彩动旌旗。
太平勋业资才俊,莫负清朝圣主知。
五色天书照紫泥,晓承玉旨下彤墀。
薰莸自昔嗟同器,雕鹗于今喜及时。
逦迤桂香迎驿路,飘翩云彩动旌旗。
太平勋业资才俊,莫负清朝圣主知。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周参政赴福建》。诗中以“五色天书照紫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诏书的神圣与庄严,预示着周参政即将接受朝廷的重要使命。接着,“晓承玉旨下彤墀”,进一步强调了诏令的权威性与周参政的使命之重。
“薰莸自昔嗟同器,雕鹗于今喜及时。”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周参政比作“雕鹗”,寓意其才能出众,能够及时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同时,也暗含对周参政即将赴任的喜悦之情。
“逦迤桂香迎驿路,飘翩云彩动旌旗。”这两句描绘了周参政赴任途中的景象,以桂香和云彩的美丽,象征着周参政的才华与品德,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与期待。
最后,“太平勋业资才俊,莫负清朝圣主知。”表达了对周参政的期望,希望他能不负圣主的知遇之恩,在太平盛世中建立功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典雅,既赞美了周参政的才能与品德,又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忧时病逆旅,况乃秋雨中。
寒镫对孤帐,蓦然思令公。
神采特高发,黄鹤翔云空。
俯视尽尘壒,啾啾争草虫。
嫉俗与爱国,枘凿难两容。
救民出水火,老臣有愚忠。
今宵虽无月,圆明会相逢。
秋雨阻行客,明朝趁晴风。
此去频北望,马首愿早东。
两松阶旁各魁然,昔时所植今百年。
伟干矗空柯倒悬,浓阴蔽日云压椽。
依树稳坐苔为毡,长风送响惊鹤眠。
枝飐叶摇颓绿烟,洪涛郁怒翻长川。
戛金击石鸣丝弦,嗷嘈繁声凑华筵。
十年茅屋长拘挛,倦趾有如修绠缠。
未曾健步遨林泉,今睹此景雄且妍。
愿寻万本栽庭前,壤培泉沃场师贤。
远阴幕地高撑天,空中时作溪潺湲。
探胜赏奇饥忘饘,日携琴酒长盘旋。
十五出门行,父母泣中堂。
二十出门行,妻子悲空房。
三十出门行,儿女牵衣裳。
出门既已苦,况复道路长。
道路三万里,不复见家乡。
黄金络马头,青丝为马缰。
行行从此去,已去休旁皇。
上堂别父母,父母愁未央。
入房别妻子,妻子悲断肠。
出门别儿女,儿女询归装。
此去三万里,远道殊茫茫。
黄河无舟楫,深山多虎狼。
绝域不通书,谁复知死亡。
家居何不乐,耽此道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