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堤畔柳,袅袅学纤腰。
日晚菱歌起,归舟趁落潮。
多情堤畔柳,袅袅学纤腰。
日晚菱歌起,归舟趁落潮。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展现了采莲女们在湖面上忙碌而欢快的情景。
“多情堤畔柳,袅袅学纤腰。” 开篇即以“多情”二字点出主题,堤边的柳树仿佛懂得人的情感,轻柔地随风摆动,宛如少女的细腰,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的“多情”不仅指柳树,也暗含了对采莲女子的赞美,她们如同这堤畔的柳树一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情感的细腻。
“袅袅学纤腰”,“袅袅”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柳枝随风轻轻摇曳的姿态,而“学纤腰”则赋予了柳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日晚菱歌起,归舟趁落潮。” 描述了日暮时分,采莲女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开始唱起菱歌,歌声随着落潮的节奏飘荡在湖面上。这里通过“菱歌”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采莲女们的欢乐心情,也暗示了她们生活的简单与纯粹。而“归舟趁落潮”则进一步描绘了她们乘着潮水退去的时机,安全返回家园的画面,既体现了劳动的智慧,也流露出对家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更深刻地刻画了采莲女们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她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正香茱试紫,嫩菊敷黄,九秋佳致。
峻岳生申,运启千龄瑞。
玉宇澄清,金盘沆瀣,融结钟冲粹。
地位须还,粉垣薇省,木天蓬秘。
锦政慈祥,琴堂安静,万里丰年,一同和气。
斗大雷封,难久蒙私惠。
半刺平分,剡书交上,逸驾开骅骥。
来岁称觞,人归清禁,班联丹陛。
庆长庚协梦,仙李蟠根,挺生名世。
粉省收声,早云霄自致。
凤掖鸾台,荷囊簪笔,久要津历试。
红旆颁春,碧油开府,出分忧寄。
均逸真祠,左弧开宴,璧月光澄,玉炉烟细。
漆发冰眸,揽浮丘仙袂。
伫看九重,迅驰三节,诏促还丹陛。
槐府凉生,榴樽香泛,年年欢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