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
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
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
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息燕归檐静"表达了鸟儿归巢的宁静景象,"飞花落院闲"则是春天花瓣飘落的悠闲氛围。诗人通过这两句,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
接着的"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这里的“不愁”意味着没有烦恼,而“愁自著”则是说这种宁静自然而然,不是刻意为之。这两句通过否定形式,强调了诗人对于目前生活环境的接受与享受,没有乡关的牵挂。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的哲学思考,诗人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满足。这种对自然之美的陶醉,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主题,也是唐代诗人的生活理想之一。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
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
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
犹虞盛涨时,莫禦汪洋势。
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
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
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
吸川所不恤,涝田所不计。
惟保石堤固,河臣能事毕。
以此云称职,夫谁不能逮。
高斌觉此非,力排向浮议。
戒以邻为壑,下河实受惠。
但尚虞意外,添坝请予示。
予谓三已多,况五可轻试。
是与开天然,实同名略异。
因与定恒规,率视昨岁例。
仍旧贯者三,更新为者二。
三犹涨不减,许可及次第。
下河数县民,庶免饥溺累。
昨过清江浦,名宦堤旁祀。
皆昔保堤人,对民能弗愧。
《阅高堰坝示河臣》【清·弘历】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犹虞盛涨时,莫禦汪洋势。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吸川所不恤,涝田所不计。惟保石堤固,河臣能事毕。以此云称职,夫谁不能逮。高斌觉此非,力排向浮议。戒以邻为壑,下河实受惠。但尚虞意外,添坝请予示。予谓三已多,况五可轻试。是与开天然,实同名略异。因与定恒规,率视昨岁例。仍旧贯者三,更新为者二。三犹涨不减,许可及次第。下河数县民,庶免饥溺累。昨过清江浦,名宦堤旁祀。皆昔保堤人,对民能弗愧。
https://shici.929r.com/shici/FdnFfBk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