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阅高堰坝示河臣》
《阅高堰坝示河臣》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

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

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

犹虞盛涨时,莫禦汪洋势。

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

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

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

吸川所不恤,涝田所不计。

惟保石堤固,河臣能事毕。

以此云称职,夫谁不能逮。

高斌觉此非,力排向浮议。

戒以邻为壑,下河实受惠。

但尚虞意外,添坝请予示。

予谓三已多,况五可轻试。

是与开天然,实同名略异。

因与定恒规,率视昨岁例。

仍旧贯者三,更新为者二。

三犹涨不减,许可及次第。

下河数县民,庶免饥溺累。

昨过清江浦,名宦堤旁祀。

皆昔保堤人,对民能弗愧。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阅高堰坝示河臣》。诗中探讨了治理洪水与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首句“建堤以卫民”点明了筑堤防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接着,“民安赖堤利”强调了堤坝对于民众生活的重要性。然而,诗人随后提出疑问:“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即使堤坝存在,如果仍然发生灾害,那么修建堤坝的意义何在?这引出了对堤坝设计与管理的深入思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洪湖作为巨大水域,高堰作为其屏障的作用。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仍忧虑在洪水泛滥之时,如何抵御汹涌的水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诗人提出了“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的设想,即通过建立多个出口来调节水流,控制洪水的规模。

然而,诗人指出,有人提倡错误的理论,试图强行给这种自然现象命名或赋予意义,这实际上是对自然规律的误解。诗人提到,历史上存在“云开天然坝”的做法,每年都会形成这样的自然现象。他批评那些不顾川流不息的洪水,也不考虑农田遭受水灾的情况,只注重保护石堤的稳固,认为这是河官的职责所在。

诗人进一步阐述,保护石堤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他提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既保留传统的做法,也尝试新的方法。在处理洪水问题时,应遵循既定的规则,并参考过去的经验。对于是否需要增加堤坝,诗人建议进行评估并提供具体方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高斌的赞赏,因为他认识到当前的做法并非完美,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强调了防止“邻为壑”的理念,即避免将问题转嫁给他人。诗人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轻下河地区民众的负担,减少因洪水造成的饥荒和溺水事件。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水利管理和自然灾害应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众福祉的关怀。通过历史背景的分析和对现实问题的反思,诗人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治水策略,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