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形仅如麻粟微,虱毒过于刀锥惨。
上循鬓发贯绀珠,下匿裳衣缀玉糁。
呼朋引类极猖蹶,摇头举足恣餐啖。
晴窗晓扪屡迁坐,雨床夜搔不安毯。
急唤童子具汤沐,奔迸出没似丧胆。
童子蹙頞代请命,姑责戒励后不敢。
念其昔日到明光,曾游相须经御览。
虱形仅如麻粟微,虱毒过于刀锥惨。
上循鬓发贯绀珠,下匿裳衣缀玉糁。
呼朋引类极猖蹶,摇头举足恣餐啖。
晴窗晓扪屡迁坐,雨床夜搔不安毯。
急唤童子具汤沐,奔迸出没似丧胆。
童子蹙頞代请命,姑责戒励后不敢。
念其昔日到明光,曾游相须经御览。
这首宋代诗人赵汝燧的《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虫害景象。诗中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虱子虽小却带来极大痛苦的形象,它们隐藏在人的鬓发和衣物间,行动狡猾,令人难以捉摸。诗人通过“上循鬓发贯绀珠,下匿裳衣缀玉糁”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虱子在人体上的活动轨迹,以及它们带来的瘙痒和不适。
“呼朋引类极猖蹶,摇头举足恣餐啖”则展现了虱子成群结队、肆意妄为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它们对人的侵扰之深。诗人自己被虱子困扰,白天在晴窗下辗转不安,夜晚在雨床上更是无法安眠,只能求助于童子来洗澡驱赶。
最后两句“念其昔日到明光,曾游相须经御览”,看似与前文无关,实则暗含讽刺之意,暗示这些曾经被宫廷接纳的虱子,如今却成了诗人生活中的烦恼。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表达细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与寄生虫之间的微妙关系。
伊尹昔幽沉,遗世在莘野。
负犁带雨耕,悬钓垂云把。
讽书味三谟,展诗研大雅。
咏歌合匏弦,达观何潇洒。
终焉膺三聘,为世驱六马。
左相位不卑,先觉道应寡。
一朝居阿衡,四海忧患写。
因知畎亩中,讵是忘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