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此诗描绘的是对祖先功德的怀念和追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的尊重与延续。"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一句,以"伊"字开头,既是古代文言文中的常见语气助词,也给人一种古朴、庄严之感。这里,"祖德"指的是先辈遗留下来的美德和功绩,而"思济九埏"则表明诗人对这些传统的深切思考和记念,其中"九埏"可能指的是广袤的疆土或家族的繁盛。
接着,"不常厥所,于兹五迁"一句中,"不常厥所"意味着并非长久居留在某个地方,而"于兹五迁"则指代代相传、家道迁移。这里,诗人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于流转变迁中的家族命运的感慨。
第三句"欲及时也,夫岂愿焉",表明诗人希望能够赶上或者继承这些美好的传统和时代,而"夫岂愿焉"则强调了这种渴望不仅是简单的愿望,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两句"其位虽屈,其言则传",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即便家族地位或地位有所下降,但先辈的话语、教诲仍旧被世代相传。这不仅是对家族教育的肯定,也体现出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回顾祖先功德,表达了对于家族传统的尊重与延续,以及面对时光流逝中保持文化精神的坚定立场。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