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道士言无宅,仙人更有村。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玉床尘稍冷,金炉火尚温。
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
逆愁归旧里,萧条访子孙。
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道士言无宅,仙人更有村。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玉床尘稍冷,金炉火尚温。
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
逆愁归旧里,萧条访子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中寻访道士和仙人的情景。诗的语言质朴,意境超脱,充满了对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隐逸求仙的氛围,文人以一种悠闲的姿态进入山中,这里的“结衣”和“负杖”都显示出诗人的悠然自得。
"道士言无宅,仙人更有村。" 这两句表达了对道家和仙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想,仙人不仅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甚至有自己的隐逸之地。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斜溪”和“小径”都描绘了一种幽静自然的景象,而“桃源”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理想的仙境,这里将其作为诗人所向往的地方,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玉床尘稍冷,金炉火尚温。" 这两句描写了一种恬淡宁静的室内景象,“玉床”和“金炉”都显示出仙境中的奢华与安逸,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间的静止感。
"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北极”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最高的精神追求,而“西昆”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逆愁归旧里,萧条访子孙。" 诗篇末尾,诗人却又带有一丝对现实生活的留恋和牵挂,“逆愁”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而“萧条”则描绘了一种秋天萧瑟的景象,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仙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
坛空不老。
锁一片莓台、几丛莎草。
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
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
尘氛可笑。
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
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
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
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
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
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
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
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