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收尽紫霄宽。灏气袭衣冠。
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
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道人星下礼蒲团。
宝鼎爇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
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
暮云收尽紫霄宽。灏气袭衣冠。
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
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道人星下礼蒲团。
宝鼎爇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
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
这首元代沈禧的《风入松·题石坛道士焚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首句“暮云收尽紫霄宽”写出了傍晚时分,云彩散去,天空显得更为开阔,为石坛道士的活动创造了宁静的背景。接下来,“灏气袭衣冠”描绘了清新的山间气息浸润着道士的衣物和仪态,显得超凡脱俗。
“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泉水、白石与松树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露水从松头滴落,增添了神秘感。诗人通过“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描绘出此时此刻万籁俱寂,只有道士在石坛上静心修行,周围树林的阴影被月光割裂,显得格外寂静。
下半阙转向对道士焚香仪式的描绘:“道人星下礼蒲团。宝鼎爇沈檀”写道士在星光下虔诚地礼拜,点燃沉香,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最后两句“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则想象道士的仙风道骨,衣袂随风飘动,仿佛其名字已列入仙人的行列,暗示了他的修行成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坛道士的修行生活,展现了道教仙境般的意境,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敬仰。
玉笥之西来九仙,九仙之台高插天。
少时梦想不得到,行年五十初攀缘。
是时十月天色肃,霜枫露草迷深谷。
道遇幽人身姓吴,自谈曾授长生箓。
心性好洁住冰斋,不逐烦俗成群侪。
为予指点且先导,拍手云外开尘怀。
一别十年空羽翰,夜深风断啼猿乱。
惟有幽人山下留,杖屦之时入星汉。
苒苒光阴五十春,容色无殊台上人。
竞道仙村长藜棘,常依洞石作比邻。
我已无心问五岳,知君犹慕彭铿学。
他年台上听吹笙,不知谁识王乔鹤。
君王万寿开灵祥,海岳百辟来明堂。
钧天已熟华胥梦,五夜新传玉殿香。
金陵礼乐尊南省,玉帛遥随卿月影。
拜舞还同北阙班,文章元并三台迥。
孝皇昔日求名贤,夜夜宫中露祷天。
鼎湖已驾飞龙驭,虎观多留鸣凤篇。
天球云瑟吾崔子,降神独步中州起。
名姓空将金马高,词章不作青钱拟。
余卧江南今几春,春山伐木远怀人。
一笑长安见颜色,片言金石开精神。
人生聚散何草草,传闻晓发长安道。
载酒追寻野外山,登楼却羡云中鸟。
天高日短归思深,寒飙飒飒悲空林。
绿绮美人不成调,碧草王孙愁素心。
归去凤台岁已暮,青青桂树汀洲路。
尽道星槎天上回,方知机石人间误。
杳杳行尘欲断肠,垂衣此日开明光。
千秋一遇留金鉴,九罭何时见绣裳。
《赠崔宗伯万寿礼成归南都》【明·罗洪先】君王万寿开灵祥,海岳百辟来明堂。钧天已熟华胥梦,五夜新传玉殿香。金陵礼乐尊南省,玉帛遥随卿月影。拜舞还同北阙班,文章元并三台迥。孝皇昔日求名贤,夜夜宫中露祷天。鼎湖已驾飞龙驭,虎观多留鸣凤篇。天球云瑟吾崔子,降神独步中州起。名姓空将金马高,词章不作青钱拟。余卧江南今几春,春山伐木远怀人。一笑长安见颜色,片言金石开精神。人生聚散何草草,传闻晓发长安道。载酒追寻野外山,登楼却羡云中鸟。天高日短归思深,寒飙飒飒悲空林。绿绮美人不成调,碧草王孙愁素心。归去凤台岁已暮,青青桂树汀洲路。尽道星槎天上回,方知机石人间误。杳杳行尘欲断肠,垂衣此日开明光。千秋一遇留金鉴,九罭何时见绣裳。
https://shici.929r.com/shici/HInL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