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
《感遇十二首·其十一》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0)
注释
我:指诗人自己。
异乡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宛在:仿佛存在于。
云溶溶:形容云雾弥漫、朦胧不清的样子。
凭此:凭借、依据于此。
目不觏:眼睛无法看见,此处指无法亲眼目睹家乡景象。
要之心所钟:内心极其重视和钟爱的事物,此处指对异乡的深深怀念。
但欲附高鸟:只是渴望能够依附于高飞的鸟儿。
安敢:怎么敢。
攀飞龙:比喻攀附权贵或追求过高、遥不可及的目标。
至精无感遇:最真诚深沉的情感往往难以遇到理解和共鸣的人。
悲惋填心胸:内心的悲伤与惋惜之情充满胸膛。
归来:返回家中。
扣寂寞:敲问、面对孤独寂静的生活状态。
人愿:人的愿望、期盼。
天岂从:上天哪会轻易顺从、满足。
翻译
我心中怀揣着对异乡的深深回忆,它仿佛融入在飘渺朦胧的云雾之中。
尽管这景象如今无法亲眼目睹,但它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挚爱之物。
我多么渴望能依附于翱翔的高鸟,却哪里敢奢求攀附那腾飞的神龙。
世间至真至诚的情感常常难遇知音,满怀的悲凉与遗憾充塞心间。
归家后叩问这寂静无声的生活,人之所愿,上天又怎会轻易顺从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全诗通过对异乡之思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渴望。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愁情绪,异乡的记忆如同薄雾般缠绵,难以摆脱。"宛"字形容云的柔和流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心境的飘渺。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凭此目"指的是依靠这双眼睛去寻找记忆中的人或事,"要之心所钟"则表达了对这些记忆的珍视和留恋。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眷恋。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这里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现实、追求更高远理想的愿望,但又觉得自己力量不足以达到那些伟大目标,因此带有自嘲和无奈。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至精"指的是最真挚的情感,而"无感遇"则是说这些情感得不到回应或理解,"悲惋填心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和哀伤。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归来"可能指的是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而"扣寂寞"则是说即使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但那份寥寥的心绪仍旧存在。最后一句"人愿天岂从",诗人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于未来的一种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拟古·其二

有士在山泽,五月恒被裘。

饥食商山芝,渴饮颍水流。

世人不可见,巢许相与游。

伊我欲求之,巾车陟崇丘。

芳草满涧阿,松柏荫道周。

欢然延入室,玄言为我酬。

愿此谢尘鞅,卒岁以为俦。

(0)

艾而张

畋彼南山,艾而张罗。黄雀高飞,其如雀何。

有虎有虎,南山之下。朝出咥人,暮行于野。

我有长剑,亦有劲弩。胡不我即,乃复彼微者。

成汤祝网,天下归仁。除暴怀柔,永康我兆民。

(0)

和荅横溪隐者歌

横溪之山何郁郁,横溪之流下盘屈。

就中隐者巢许俦,落落云松百千尺。

有时清夜抱瑶琴,海门出月琉璃碧。

颓然醉卧松石间,五色英华梦生笔。

金鸡三号海色动,眼开一丈扶桑日。

恍惚骑鲸天上归,锦袍玉铗光相射。

大漠黄尘烟雾昏,潼关白骨丘山积。

临岐已见泣杨朱,叩角还闻歌宁戚。

何如隐者笑傲横溪湄,长枕溪泉漱溪石。

(0)

题丛兰

石巉巉兮水沄沄,兰薿薿兮扬清芬。

思搴芳兮以纫佩,赠天涯之夫君。

望夫君兮不见,见三湘之暮云,吁嗟乎三湘之暮云。

(0)

燕山八景·其四卢沟晓月

侵星度舆梁,落月沟水上。

月光金镜侧,梁影玉虹样。

照人跬步间,光怪百千状。

得非夸毗子,持此为谲诳。

意欲铲雕琢,寸刃不可向。

日出尘雾黄,驼马杂车辆。

喧静犹昼夜,循环不须让。

梁石有时泐,泉流无得丧。

(0)

题何沧洲象山高节墨竹歌

唐家画法竹最多,干叶每贵施青螺。

崔徐唐赵杂花鸟,五代变更初李颇。

阎梁诸作皆妙绝,独许苏文成一窠。

元盛先称赵李辈,房山京兆俱名代。

当时声耀动林府,脱颖壶仙犹狡狯。

壶仙昔自燕吴归,气吞云梦光陆离。

三湘七泽隘胸宇,尺璧寸珠安苟施。

沧洲老人探骨髓,腕臂一扫秋风随。

遂令毫楮盈四座,快饮肆意令人嗤。

昨为黄郎写高节,缘追卓劲犹奇绝。

六经百史意莫传,建安青田事明灭。

幽繁但诧充栋辞,寂寞秋潭写空月。

况此超尘泾渭空,断崖绝壁春雨丛。

黄州嶰谷今几种,落笔独我先推雄。

云箨风根象麓趣,融扁拨?俱蚕虫。

夏山百叠水千尺,夜雨萧骚太阴黑。

展卷挑灯谒我题,尚恐风雷惊四壁。

勿谓长竿无钓纶,沧洲白头犹我惜。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