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
《句》全文
唐 / 李贺   形式: 句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0)
注释
山巅:山顶。
摧杌:折断。
薪:柴火。
井中泥:井里的泥土。
埃尘:尘埃。
丘趣:丘壑的乐趣。
千里印:远方的诱惑。
倚剑:倚着剑。
高台:高处的平台。
悠悠:静静地。
春目:春天的目光。
翻译
看不见山顶的树木,它们被折断当作柴火。
每天都能看见井中的泥土,升上来后成为尘埃。
深知那丘壑的乐趣,却不愿放弃远方的诱惑。
倚着剑站立在高台上,静静地凝视着春天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山上树木与被砍伐后成为柴火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一种生生死死的哲理思考。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命循环的深刻认识。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这里描绘了井水中的泥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上升,最终成为空中的尘埃。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写,也寓含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物变易迁的感慨。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心中所珍视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惜,即便是小小的一丘之地,也不必追求远方的奇观。这里体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自足与满足。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诗人手持长剑登上高台,目送春光渐逝。这一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朝代:唐   字:长吉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生辰: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猜你喜欢

题得铜香炉

莫记年华隐水中,忽于此日睹灵踪。

三天瑞气标金相,五色龙光俨圣容。

节届初秋兴典教,时当千载庆遭逢。

仙冠羽服声清曲,共引金台入九重。

(0)

莺莺歌·其二

此时潘郎未相识,偶住莲馆对南北。

潜叹凄惶阿母心,为求白马将军力。

明明飞诏五云下,将选金门兵悉罢。

阿母深居鸡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

千言万语对生意,小女初笄为姊妹。

(0)

白龟城

城堞千寻险,池隍十里馀。

楼台侵汉宇,鼓角动郊墟。

罴虎三军拥,壶浆万户舒。

急须修表进,天意欲何如?

(0)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三沙汀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

(0)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三性箴

波澄性海见深源,理究希夷辟道门。

词翰好传双美迹,何须更写五千言。

(0)

石门

灵关非世力,造化创元功。

屈曲穿丹壑,峥嵘倚碧空。

烟萝常蔽日,松竹自吟风。

除却幽人到,尘凡路不通。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