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山上树木与被砍伐后成为柴火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一种生生死死的哲理思考。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命循环的深刻认识。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这里描绘了井水中的泥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上升,最终成为空中的尘埃。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写,也寓含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物变易迁的感慨。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心中所珍视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惜,即便是小小的一丘之地,也不必追求远方的奇观。这里体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自足与满足。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诗人手持长剑登上高台,目送春光渐逝。这一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