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不见旸台面,雨里旸台忽面前。
举似山僧休错认,饶他到点不关禅。
云中不见旸台面,雨里旸台忽面前。
举似山僧休错认,饶他到点不关禅。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游览大觉寺时的独特体验。诗人以云和雨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禅理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首句“云中不见旸台面”,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旸台(日出之地)隐藏在云海之中,难以一见。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隐喻着世间事物的虚幻与不易察觉。
次句“雨里旸台忽面前”,在雨幕中,原本隐藏的旸台突然出现在眼前,这种转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也寓意着真理或美好事物可能在不经意间显现。
后两句“举似山僧休错认,饶他到点不关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醒山中的僧侣们不要轻易误解眼前的景象,因为这些自然现象并不直接关联于禅宗的教义。这里通过自然与禅理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与禅宗的超然物外,虽有联系但并非等同,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与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洞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