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今安在哉?面目俱非,此地何堪当一瞬?
孙叔敖其复来矣,衣冠犹是,斯人早已炳千秋。
曹孟德今安在哉?面目俱非,此地何堪当一瞬?
孙叔敖其复来矣,衣冠犹是,斯人早已炳千秋。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情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曹孟德今安在哉?”以曹操为例,提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现状的疑问,暗含对时间无情的感叹。接着,“面目俱非,此地何堪当一瞬?”进一步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历史人物与现今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错位的无奈。
后两句“孙叔敖其复来矣,衣冠犹是,斯人早已炳千秋。”则转向对另一位历史人物孙叔敖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尽管外在形式(如衣冠)可能不变,但真正的人格精神和历史影响却能超越时间,永载史册,光照千秋。这种对比和转折,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名山十幅画图中。冷意入青松。
蒲团破石呈奇态,又宛然、偃蹇苍龙。
美媲华颠汉迹,荣同岱岳秦封。鸿都词客兴偏浓。
揽胜好携筇。千岩万壑收罗惯,尽毫端、吞吐鸿濛。
借取太常竹趣,分明黄鹤松风。
故国愁多,新亭恨系,难禁凄泪如麻。
听隔江商女,犹唱庭花。
还访乌衣巷陌,春似梦、梦影堪嗟。
殷勤问、当年燕子,飞向谁家。天涯。
空怜沦落,回首处、依依淡月笼沙。
照迷离碎影,几点寒鸦。
望极垂杨流水,桃叶渡、雨密风斜。
知多少、行人过时,伤尽繁华。
酒醒灯作伴。中年照影,寂然僧馆。
四远无声,薄冷自开窗扇。
坐久疏疏细雨,觉庭树栖鸦微叹。池气暖。
红鱼戏唼,几星花瓣。
静中想到洪荒,奈独夜惊心,南朝人换。
一缕游丝,挂遍柳梢风颤。
暗省愁根似我,不言处、绵绵难断。银漏转。
生涯比春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