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屋疏篱径转斜,寥萧诗景凑怀赊。
当春最有伤春者,何必花朝更看花。
矮屋疏篱径转斜,寥萧诗景凑怀赊。
当春最有伤春者,何必花朝更看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二月十五日经过蓟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矮屋疏篱径转斜”,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乡村小径蜿蜒曲折,两侧是低矮的房屋和稀疏的篱笆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荒凉的氛围。接着,“寥萧诗景凑怀赊”一句,通过“寥萧”一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寂寥,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丰富与深沉。
“当春最有伤春者,何必花朝更看花”这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情感体验。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他似乎在说,春天里最懂得哀愁的,或许就是那些敏感的心灵,他们无法避免地被这美好的季节触动,引发对岁月易逝、青春不再的忧思。因此,他提出疑问:“何必花朝更看花?”意在表达,面对这样的感慨,是否真的需要在花开之时再去欣赏花朵,感受那份短暂而美丽的瞬间呢?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河清非难俟,鸣鸟亦易闻。
伤哉独立者,异代无同群。
调钟欲谁须,献玉秪自勤。
士为知己死,古人岂徒云。
我生信多幸,激赏遇夫君。
清襟似渊彻,妙论若兰薰。
寂灭契玄理,英华包艺文。
方欣暂晤对,遽怆远乖分。
迢迢长安日,杳杳大梁云。
预愁梦中路,举目空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