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薄效从宦,孱羸希代耕。
终然尘省署,且复返柴荆。
出处讵从道,浮湛聊任情。
病多甘废弃,技短息逢迎。
越海慕康乐,游山怀尚平。
何时果林壑,偃仰遂吾生。
拙薄效从宦,孱羸希代耕。
终然尘省署,且复返柴荆。
出处讵从道,浮湛聊任情。
病多甘废弃,技短息逢迎。
越海慕康乐,游山怀尚平。
何时果林壑,偃仰遂吾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拙薄效从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不足却不得不从事官场生涯的无奈与自嘲。接着,“孱羸希代耕”进一步说明了他身体状况不佳,难以在繁忙的政务中胜任,更倾向于回归田园生活。
“终然尘省署,且复返柴荆”两句,点明了诗人最终选择离开官场,回到乡间,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接下来,“出处讵从道,浮湛聊任情”表明了诗人对于出仕和归隐的选择,并非出于对某种道德原则的遵循,而是随性而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病多甘废弃,技短息逢迎”则反映了诗人因身体原因和能力有限,宁愿被忽视或废弃,也不愿为了迎合他人而违背本心。最后,“越海慕康乐,游山怀尚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如谢灵运(康乐)和郑板桥(尚平)的向往,希望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
“何时果林壑,偃仰遂吾生”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期待有一天能真正融入自然,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
汉主马踪成蔓草,法王身相示空棺。
云扶踊塔青霄庳,松荫禅庭白日寒。
不见戴逵心莫展,赖将新赠比琅玕。
我尝游太湖,爱石青嵯峨。
波澜取不得,自后长咨嗟。
奇哉卖石翁,不傍豪贵家。
负石听苦吟,虽贫亦来过。
贵我辨识精,取价复不多。
比之昔所见,珍怪颇更加。
背面淙注痕,孔隙若琢磨。
水称至柔物,湖乃生壮波。
或云此天生,嵌空亦非他。
气质偶不合,如地生江河。
置之书房前,晓雾常纷罗。
碧光入四邻,墙壁难蔽遮。
客来谓我宅,忽若岩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