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命霞作赤,谁唤兰云馥。
色臭目鼻交,宛转根尘逐。
今日乃九日,古有登高俗。乌帽插茱萸,黄花泛?醁。
朅来朔塞游,例事皆不复。
日日临穹冈,培塿嗤寄躅。
是药堪采摘,碛草原皆菊。
何必柴桑翁,东篱始清福。
谁命霞作赤,谁唤兰云馥。
色臭目鼻交,宛转根尘逐。
今日乃九日,古有登高俗。乌帽插茱萸,黄花泛?醁。
朅来朔塞游,例事皆不复。
日日临穹冈,培塿嗤寄躅。
是药堪采摘,碛草原皆菊。
何必柴桑翁,东篱始清福。
此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题为《重阳无菊之作》。全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谁命霞作赤,谁唤兰云馥”以自然景象起笔,以霞的红色和云的香气,引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接着“色臭目鼻交,宛转根尘逐”则以更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感慨。
“今日乃九日,古有登高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重阳节登高。接下来“乌帽插茱萸,黄花泛?醁”描绘了传统节日中人们佩戴茱萸、品尝菊花酒的习俗,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然而,“朅来朔塞游,例事皆不复”一句转折,诗人似乎在反思现代生活中传统习俗的逐渐消失,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日日临穹冈,培塿嗤寄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落,诗人每日登高,却找不到往昔的乐趣。
最后,“是药堪采摘,碛草原皆菊”通过描述自然界的菊花,暗示了即使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而“何必柴桑翁,东篱始清福”则是对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合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
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
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
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
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
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
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
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
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
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
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
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
英豪自昔多遗恨,人物于今正渺然。
来访舍人题字处,淡烟莎草满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