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赠崔宗伯万寿礼成归南都》。诗中描绘了君王万寿庆典的盛大场面,以及崔宗伯归乡的场景,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君王万寿开灵祥,海岳百辟来明堂”,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描绘了君王万寿庆典的壮观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接着,“钧天已熟华胥梦,五夜新传玉殿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庆典的氛围,通过神话般的描述,展现了庆典的神圣与庄严。
“金陵礼乐尊南省,玉帛遥随卿月影”两句,转而描写崔宗伯归乡的情景,通过“金陵礼乐”与“玉帛遥随”的对比,既表现了崔宗伯在朝廷的地位与荣耀,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拜舞还同北阙班,文章元并三台迥”两句,继续赞美崔宗伯的才华与品德,将他与朝廷的高层官员相提并论,强调了他的独特之处。
“孝皇昔日求名贤,夜夜宫中露祷天”两句,通过回忆历史,表达了对崔宗伯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天球云瑟吾崔子,降神独步中州起”两句,进一步赞美崔宗伯的非凡才能与高尚品德,将他比作天上的神灵,独步中州,彰显其卓越。
“名姓空将金马高,词章不作青钱拟”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崔宗伯的名声与才华,不仅超越了金马(古代选拔人才的地方),而且其词章之高超,无法用金钱衡量。
“余卧江南今几春,春山伐木远怀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崔宗伯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江南,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朋友。
“一笑长安见颜色,片言金石开精神”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崔宗伯的魅力与影响力,即使是一笑或一句言语,也能给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人生聚散何草草,传闻晓发长安道”两句,感慨人生的无常与聚散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
“载酒追寻野外山,登楼却羡云中鸟”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天高日短归思深,寒飙飒飒悲空林”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崔宗伯归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哀叹,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与对自然的敏感。
“绿绮美人不成调,碧草王孙愁素心”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崔宗伯才华未尽施展的遗憾,以及对朋友未来的担忧。
“归去凤台岁已暮,青青桂树汀洲路”两句,描绘了崔宗伯归乡的场景,通过“凤台”、“青青桂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尽道星槎天上回,方知机石人间误”两句,通过神话传说,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杳杳行尘欲断肠,垂衣此日开明光”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崔宗伯归乡的期待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千秋一遇留金鉴,九罭何时见绣裳”两句,通过历史与未来的对比,表达了对崔宗伯才能与品德的肯定,以及对后世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君王万寿庆典与崔宗伯归乡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友情以及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