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汉王之心何反覆,淮阴功成遭杀戮。
淮阴之才天下奇,淮阴去汉萧何追。
登坛剖画谋何壮,楚汉存亡如指掌。
权谋绝世难为忠,勋业震主难为功。
陈平蹑足计多诈,留侯附耳言非公。
汉王之恩诚太薄,云梦归来遭束缚。
蒯通力说心犹恪,哙等为侪心不足。
淮阴之才非碌碌,汉业功成一何速。
淮阴侯,不可复,天下苍生自鱼肉。
君不见汉王之心何反覆,淮阴功成遭杀戮。
淮阴之才天下奇,淮阴去汉萧何追。
登坛剖画谋何壮,楚汉存亡如指掌。
权谋绝世难为忠,勋业震主难为功。
陈平蹑足计多诈,留侯附耳言非公。
汉王之恩诚太薄,云梦归来遭束缚。
蒯通力说心犹恪,哙等为侪心不足。
淮阴之才非碌碌,汉业功成一何速。
淮阴侯,不可复,天下苍生自鱼肉。
这首《古乐府十四首(其十四)淮阴词》由元代诗人叶懋所作,通过对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侯)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开篇以“君不见”引出对历史人物韩信的感慨,指出他从功臣到被杀的反覆命运。接着描述了韩信的才能与忠诚,以及他在楚汉争霸中的关键作用。然而,诗中也揭示了韩信命运的悲剧性——尽管才华横溢,却因功高震主而遭受汉王的猜忌和迫害。
诗中提到陈平的多诈和张良的智慧,暗示了韩信在权力斗争中的孤立无援。汉王的恩泽被视为过于薄情,使得韩信最终被束缚,甚至遭遇不幸的命运。蒯通的劝说未能改变韩信的结局,而樊哙等人的嫉妒则加剧了韩信的困境。
最后,诗人感叹韩信之才非庸碌之辈,却未能在汉业成功后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平静,只能眼见天下苍生饱受战乱之苦。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历史人物命运的复杂性和悲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忠诚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
塔庙宗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
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七十未成事,终南苍鬓翁。
老来诗兴苦,贫去酒肠空。
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
已无烧药本,唯有著书功。
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
生涯枯叶下,家口乱云中。
潭静鱼惊水,天晴鹤唳风。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