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前,象板瑶樽齐设。
纳新凉、宜呼蜡炬,半遮无碍清澈。
是何人、巧装密钉,一层云、一层明月。
掠取余英,群仙餐粉,斸来幽洞,九枝叠雪。
总贪看、素光千片,宁使好山缺。
浑拟向、绡衣对舞,玉琢宫阙。
恨刚被、屏风隔断,又添朱火高揭。
巧藏身、众中偷觑,历历欢场助愁绝。
劝惜兰膏,护开花蕊,防他流泪易销歇。
夜深也、寸心灰后,还有留髡物。
催移去、双影半昏,莫照罗袜。
小庭前,象板瑶樽齐设。
纳新凉、宜呼蜡炬,半遮无碍清澈。
是何人、巧装密钉,一层云、一层明月。
掠取余英,群仙餐粉,斸来幽洞,九枝叠雪。
总贪看、素光千片,宁使好山缺。
浑拟向、绡衣对舞,玉琢宫阙。
恨刚被、屏风隔断,又添朱火高揭。
巧藏身、众中偷觑,历历欢场助愁绝。
劝惜兰膏,护开花蕊,防他流泪易销歇。
夜深也、寸心灰后,还有留髡物。
催移去、双影半昏,莫照罗袜。
这首《多丽·云母灯》由明末清初的词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先,词人以“小庭前”开篇,营造出一个静谧、雅致的环境。接着,“象板瑶樽齐设”,形象地描绘了庭中陈设的精美器物,增添了空间的华贵感。通过“纳新凉、宜呼蜡炬,半遮无碍清澈”,词人巧妙地将季节、氛围与活动融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场景。
“是何人、巧装密钉,一层云、一层明月”,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装饰的精细,更赋予了空间以梦幻般的美感。接下来,“掠取余英,群仙餐粉,斵来幽洞,九枝叠雪”,词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美好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总贪看、素光千片,宁使好山缺”,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浑拟向、绡衣对舞,玉琢宫阙”,词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舞蹈与建筑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恨刚被、屏风隔断,又添朱火高揭”,这一句表达了遗憾与无奈,暗示了美好事物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接下来,“巧藏身、众中偷觑,历历欢场助愁绝”,词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欢喜也有忧虑。
最后,“劝惜兰膏,护开花蕊,防他流泪易销歇”,词人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护它们不受伤害。而“夜深也、寸心灰后,还有留髡物”,则表达了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仍有一丝希望或美好的存在。词的结尾,“催移去、双影半昏,莫照罗袜”,则以一种温柔而哀愁的方式,结束了整个画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整体而言,《多丽·云母灯》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意象运用以及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与珍视。
溪边有村落,未始识纷华。
去县只数里,居民踰百家。
山腰荒径转,谷口翠微遮。
老木纷无际,重峦浩莫涯。
力穷才到顶,势尽复成洼。
不定云烟色,难名药草芽。
泥钧罗比屋,涧石载连车。
宛有淳风在,谁云太古遐。
梁随木性曲,檐逐地形斜。
榛路牛呼犊,丛祠雀噪蛇。
倚崖松偃盖,落石浪翻花。
安用游青峤,何须蹑紫霞。
好将诗笔写,还入帝城誇。
已买渔樵舍,毋令后约差。
介圭成礼下中天,春物虽阑色尚妍。
园吏望尘皆辟户,肩舆回步即开筵。
波涛凌乱靴旁锦,风雨纵横拨底弦。
洛邑衣冠陪后乘,寻花载酒愿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