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龙虽得请,跃蜧亦须占。
既有膏苗益,宁无漂麦嫌。
馀霏方映户,反照忽通帘。
羁旅愁怀阕,农家喜色添。
田间拾穗满,陌上荷锄兼。
预想三川迥,秋场万庾尖。
象龙虽得请,跃蜧亦须占。
既有膏苗益,宁无漂麦嫌。
馀霏方映户,反照忽通帘。
羁旅愁怀阕,农家喜色添。
田间拾穗满,陌上荷锄兼。
预想三川迥,秋场万庾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农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与喜悦。
首先,“象龙虽得请,跃蜧亦须占”两句用典故表明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象龙指的是风调雨顺的吉祥之物,意在祈求和谐的自然环境;而“跃蜧”则是预测天气变化的古老方法之一,这里强调了农民对于天气预兆的关注。
接着,“既有膏苗益,宁无漂麦嫌”两句写出了期待丰收的情景。膏(guō)是肥沃之意,而“膏苗”则指的是长势良好的幼苗;“漂麦”则是指因雨水过多而冲失的麦子,这里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希望和对自然灾害的担忧。
中间四句:“馀霏方映户,反照忽通帘。羁旅愁怀阕,农家喜色添。”描绘了春日阳光普照、农家欢乐的情景。“馀霏”指的是细小的雨滴,“映户”则是阳光透过窗棂照射进室内;“反照忽通帘”则形象地表达了阳光穿透薄纱,照亮了室内;而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羁旅之人的愁绪与农家之喜悦,强调了春日晴好的意义。
最后,“田间拾穗满,陌上荷锄兼。预想三川迥,秋场万庾尖”四句展现了收获的丰富和对未来丰收的憧憬。“田间拾穗满”形象地表达了农作物成熟、果实满地的情景;“陌上荷锄兼”则写出了农民在田野间辛勤劳作的情状;而“预想三川迥,秋场万庾尖”则是对未来的丰收的美好憧憬,“三川迥”可能指的是河流宽广、水势平缓,而“秋场万庾尖”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天谷物成熟、收获如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日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