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年矣。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日如此。
但梦梦、昨非今是。
一曲尊前离鸾操,抚铜仙、清泪如铅水。
歌未断,我先醉。新来画得耆英似。
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
里巷依稀灵光在,飞过劫灰如洗。
笑少伴、乌衣馀几。
老子平生何曾默,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个亥字,甲申起。
七十三年矣。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日如此。
但梦梦、昨非今是。
一曲尊前离鸾操,抚铜仙、清泪如铅水。
歌未断,我先醉。新来画得耆英似。
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
里巷依稀灵光在,飞过劫灰如洗。
笑少伴、乌衣馀几。
老子平生何曾默,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个亥字,甲申起。
此诗为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金缕曲(其七)寿朱氏老人七十三岁》。诗中通过对老人的祝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句“七十三年矣”直接点出了老人已高龄七十三岁,接着“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则展示了诗人对时间计算的精准和对老人的长寿的赞叹。这里,“小人”指的是普通人,而“四百四十,五番甲子”则是在用甲子循环来计数老人年岁,每隔60年为一甲子循环,表明老人已度过多个甲子周期。
接下来的“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日如此”中的蓬莱山是传说中仙境的象征,而“清浅”的水则暗示了老人的心灵之澄净。这里,“但梦梦、昨非今是”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之间差异的感慨。
在“一曲尊前离鸾操,抚铜仙、清泪如铅水”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老人的音乐才能和对古代仙乐《离鸾》的演奏,以及用手轻触铜器(可能是古代的乐器)并流下清澈如铅水般的泪水来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歌未断,我先醉”则透露出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虽歌曲尚未结束,但自己已经沉浸于这份美好与感动之中,甚至达到了一种醉意。
紧接着,“新来画得耆英似。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中的“新来画”可能是指老人对艺术的最新创作,这些作品呈现出如同古代美女(耆英)的姿态,而“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则是在描绘一幅雪中梅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老人的高洁品格。
“里巷依稀灵光在,飞过劫灰如洗”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历史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净化心灵的意境,而“笑少伴、乌衣馀几”则是老人平生的生活状态和对周围人的态度。
最后,“老子平生何曾默,暮年诗、句句皆成史”强调了老人一生都未曾沉默,其暮年的诗作每一个字句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珍贵财富。末尾的“个亥字,甲申起”可能是在指代某种特定的文学或艺术风格。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老人七十三岁生日的祝寿之作,更是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次深刻反思。
青山重重,白石齿齿。长松阴阴,濯濯清泚。
中有至人,绿发方瞳。似广成子,降于崆峒。
群仙何来,蓬莱之岛。酌彼琼浆,后天难老。
愿分馀沥,及此下民。吴门之隐,僖敏之孙。
七十年间,阴功在人。翱翔艺苑,及今白首。
何以祝之,冈陵山阜。
颇忆登临胜,拿舟复此过。
嬴劖伤断垄,梁刻认馀波。
海雾晴嘘蜃,江风夜吼鼍。
孙刘何处问,狠石卧荒坡。